新春伊始,行走在凤阳县广大农村,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忙春耕的身影,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凤阳农村的新变化。
农民田间地头尽享“科技大餐”
“张专家,西瓜育苗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张专家,我家的苗子这几天长得有点慢,怎么办?”近日,在凤阳县武店镇楼店村育苗大棚里,一大群村民正饶有兴致地听高级农艺师张云鹤现场授课,不时有人插嘴提问,张专家耐心地回答农民的“问诊”。
“生产遇难题,就找技术员。科技来当家,收入层层翻。”这是凤阳县农民常说的顺口溜。自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县农委积极开展“集中服务一百天,进村入户送科技”活动,组织100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1+10连5”服务:即1名科技指导员联系10个示范户、带动5个辐射户。同时,采取“县直单位包大户、农技人员联村组”方式,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办 “春耕备耕课堂”,通过办培训班、田间指导、赠送科技书籍等方式,向群众传授春季麦田管理、大棚蔬菜管理、果树修剪、畜禽养殖等“科技经”,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享“春耕大餐”。目前,全县已举办科技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230多个。
“背包银行”进村入户解烦忧
“老王,你申请的2万元贷款,明天上午就可以去办手续提钱了。”2月23日一大早,凤阳县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来到武店镇武店社区居民王大叔家里,给他送来了可以办理小额贷款的好消息。
连日来,凤阳县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利民村镇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响应农民需求,分别组织了信贷服务小分队,身背挎包走村串镇到广大农户家中办贷、送贷上门,各乡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也开始“开仓放粮”,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背包银行”、“农民自己的银行”。目前,该县各金融机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累计发放春耕支农贷款5000多万元,帮助贫困家庭解决了春耕资金短缺的难题。
大棚蔬菜主打“低碳牌”
日前,在府城镇大王府村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把采摘下来的水果黄瓜装车外运。“我们这儿种植的蔬菜施的是农家肥,不喷农药,绿色环保无污染,蚌埠几家大酒店正急着催货哩!”由于大王府蔬菜施用了农家肥,长势特别好,蔬菜绿色无公害,卖得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大王府蔬菜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春耕期间,该县农民针对土壤板结等化肥施用负面效应,主打“低碳牌”,因为农家肥肥力足、无公害、成本低,成了农民的首选。
府城镇县城村一位正在施肥的菜农告诉笔者:“我们用的农家肥,这都是县农业技术员教我们的,他说现在城里人都爱绿色食品。再说用农家肥,既可以废物利用,又让我们少掏钱。”据了解,用畜禽粪当粗肥,与复合肥搭配使用,肥效长,易保墒,庄稼不仅长势好,还可少施一半化肥,既实用又实惠。
新闻推荐
许国书法作品选艺苑长廊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