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村里那会只能打地铺,如今我们已经住上村里盖的楼房,村里这几年发生很大变化。我坚信我的选择,我将在美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市人大代表、大学生“村官”时全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时全是一名基层人大代表,200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也是那一年来到凤阳县府城镇大王府村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获得团中央、国家农业部的表彰和省、市多次嘉奖,并当选为市四届人大代表。
“我们村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今年又被列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现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居民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村里的各项建设蒸蒸日上……”时全在介绍大王府村时精神振奋,说起变化更是如数家珍。他说,2006年以前,大王府村人均耕地少,种植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低。2006年8月份,他和另外3名大学生“村官”被选聘至大王府村任职。到村后,为了改变大王府村的落后面貌,他们提出在大王府村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计划,并从信用社贷款12万元流转15亩土地建起了26座蔬菜大棚,他们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在他们的带动下,仅当年就有10户村民跟着他们发展了40亩的蔬菜大棚。到目前为止,该村已有81户农民参与进来,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了300余亩,年产值达200万元,同时,他们还大力推广花卉苗木种植。如今,蔬菜和苗木产业已成为大王府村的支柱产业。
在谈到如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时,时全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积极吸引农业企业,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同时扶持种植大户,加大农业投入。
“美好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定,内涵更广,标准更高,要求更多。”时全告诉记者,他们村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从上海同济大学聘请专家,按照美好乡村的要求加紧设计。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利用距离县城近、农业基础好等方面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业,将大王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凤阳强化“四绩”提效能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