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落户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的南京浦镇铁路车辆修造有限公司从项目签约到4月初的开工建设,仅用了4个月不到的时间,公司项目负责人对此感触颇深:“多亏帮办人细心周到的服务,不然项目进展不可能这么快、这么顺利!”
项目的快速建设,得益于来安县建立的帮办帮扶指挥、协调、调度“110”式快速反应机制。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该县专门成立“来安县企业帮办服务局”,核定事业编制10名,确定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对招商引资项目和各类企业进行具体帮办帮扶。开辟电话、网络、信箱等多种服务渠道,开通企业“5805800”帮扶热线,及时受理企业的投诉、求助,跟进企业建设、投产等阶段性任务进行全程帮办帮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在签约项目的服务上,突出企业证照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项目立项、规划建设和接水接电等事项的协调和办理,促进企业尽快实现投产达效。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等问题,通过举办县领导牵头解难现场会、项目高位推进会、银企对接会等方式,搭建起企业实体和金融业共同发展的平台,解决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积极协助企业做好招工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架起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的桥梁。 (朱长斌 韩先秀)
本报讯 为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干事创业,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琅琊区各级领导干部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干部队伍的向心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为实现“百亿琅琊”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变化,该区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当作第一需要,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主动“走出去”,取真经、开眼界、长见识、学本领。该区还以区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邀请了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和市建委的领导,专门就项目谋划、申报、立项、规划、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从而让广大干部熟悉项目工作的办理流程,并更快地做好项目各项相关工作。同时该区干部还自觉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新观念、新知识、新经验,做到学思结合、学研结合、学用结合,提高了在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信息社会条件下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不断在工作实践和考验中成长,努力成为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
今年,该区还坚定不移地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打破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困难中抓住机遇,各级干部对一切有利于突破瓶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都敢想敢试、敢抓敢干、敢做敢为。(谢 辉)
解放思想 冲刺第一方阵
新闻推荐
架起与人民群众连心桥 ——来安县“街坊大舞台”活动现场侧记 本报通讯员韩先秀 本报记者蒋 波
架起与人民群众连心桥 来安县“街坊大舞台”活动现场侧记 本报通讯员韩先秀 本报记者蒋 波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