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岗镇掀起植树造林高潮
本报讯 南谯区黄泥岗镇近日组织镇、村党员干部120多名,集中在黄泥岗至张浦郢公路两边栽植广玉兰、桂花、红心石楠等风景树400亩,长度达4公里。
该镇今年森林增长任务2400亩,其中森林长廊绿化任务400亩,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树1100亩,环村林带任务500亩,姚塘新村-独山水库、夏郢-张铺郢两个路段200亩,农田林网400亩。为抓住时机实施好森林增长工程,该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与各村和镇直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黄泥岗至张浦郢公路两边风景树的种植,做到森林绿色长廊应绿必绿,可绿尽绿。同时,重点突出公路沿线两边绿化、荒山绿化、镇村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绿化。
(王贵庭 张玉钱)
全椒“温暖接力”关爱失独家庭
本报讯 2月19日,笔者跟随全椒县计生协组织部分协会会员和人口国策志愿者,走进“失独”家庭王秀华家中,看望慰问了80多岁的王秀华老夫妻俩,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祝福。
2013年,全椒县把失独家庭列为计生特殊家庭,组织开展了“温暖接力赛”活动,安排计生协会会员和青年志愿者,在新春之际为这些家庭送去温情关怀。每到一户,他们对“失独”家庭代表嘘寒问暖,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困难和诉求,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健康情况和情感寄托等方面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以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同时,全椒建立了爱心联系卡制度,让志愿者和失独家庭建立起“爱心慰藉”联系,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利用工作之余,与失独家庭进行一对一爱心交流或电话沟通慰藉,开展心理关怀行动,给予失独家庭全方位的“温心”帮助,及时了解“失独”家庭所需、所想,真正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大家庭。
据人口国策志愿者张同学介绍,此次公益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失独家庭带来了“家的感觉”,也增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意识,传递了精神正能量,因此,“会一直坚持下去”。
(熊许玮 秦 云)
明光便民司法实行“四零”模式
本报讯 明光市近年来创新人民法庭工作机制,探索“四零”服务模式,推动“便民能动司法”建设成效明显,每年结案率均保持在90%以上,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该市案件受理“零盲点”。在辖区内发放便民联系卡,开展电话预约服务,对因故无法在正常工作日和工作时间内出庭参加诉讼的案件当事人,推出假日法庭、午间法庭等24小时特色服务,解决群众立案申请、紧急案件审查立案和审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提供法律咨询等。渠道畅通“零障碍”。针对农忙季节、边远地区开展“田间法庭”、“车载法庭”、“渔家法庭”等特色化、人性化服务,畅通司法为民“最后1米”。程序简化“零拖延”。对于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不大,基本无争议的案件,通过采取灵活选择调解、简易开庭等模式确保案件在一周结案,快速处理群众矛盾纠纷。问题处理“零遗留”。建立“三个必回访”制度,即对赡养、抚养、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有履行标的案件、未成年人帮教等涉及亲情案件必回访,切实解决结案后遗留问题;对可能引发新矛盾、新问题的案件必回访,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预防因矛盾激化引发各类新案件;对调解结果不太满意、义务人态度不太坚决、有可能造成履行难的案件必回访,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确保“案结、事了、人和”。
(李增彪)
凤阳为务工农民当好“保姆”
本报讯(通讯员高 君 记者戴有胜)连日来,凤阳县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班,千方百计为外出务工农民搞好服务,做好保姆。
截至目前,全县约有12万多人分别到上海、江苏、浙江、温州、宁波等地从事服装、鞋类、纺织、饮食、运输、建筑等行业工作,平均月工资在3000至8000元左右。
该县在人社局设立农民工服务台,做好技术培训,提供招工信息、签订合同、维权等事宜。同时,举办了多期缝纫、裁剪培训班,为从事服装行业的男女青年外出就业打好坚实基础。春节期间,利用农民工返乡过节机会,邀请多年在外务工人员介绍自己找工作及维权经验,通过现身说法,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与此同时,还邀请法律专家向外出务工农民宣讲农民工维权法律法规。
新闻推荐
明光专项整治处方药销售
明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明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