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真巧,那天是我第一次上大横山,就领略了难得一见的烟雨大横山之神奇魅力。
飘荡的雨丝像轻纱薄幕,遮挡住大横山古老的容颜,吸引我们欲登上山崖一探究竟。
孤峰突起的大横山,像一块翡翠长命锁,横卧在九曲池河边上,也因此而得名。她位于江淮中部,距明光市城区16公里,高程234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有国家级野生自然生态林,素有天然氧库之称。我们撑着雨伞,行走在崎岖的栈道上,举止远眺,丛林似海,绿意盎然,近听山泉淙淙,鸟儿啁啾。花香扑面来,蝴蝶迎客展。山花像散落林间的星星,顶着雨珠,透过叶缝落下的光亮,如七彩斑斓的玛瑙,闪着如梦似幻的霞光。
烟雨大横山果然别有一番景致。雨势渐弱,山间的薄雾托着山顶的云彩,山顶的云彩牵着山间的薄雾,山在云雾间,人在画中行。轻风徐来,空气中衔来清新而潮湿的泥土气息。
早就听说大横的雅丹地貌,这次有幸得见且是在这样一个遐想连篇的雨天,让我倍感欣喜。雅丹地貌在我国新疆、青海分布形成较多,在内陆十分罕见。由于大横山的雅丹地貌是红色的土壤、沙石组成,当地人把它称之为红峡谷。红峡谷位于大横山南麓,形成于1.46亿年前。悬崖峭壁,形态万千,栩栩如生,有寻寻觅觅的水鸟、徐徐爬行的乌龟、晚归的暮牛、壮拔的男根……雨中的红峡谷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一份厚重。升腾的雨幕,使得红峡谷像喝了蜜般的通体透红,一如穿上婚纱披上盖头的维族少女,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不仅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神奇造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塔,是大横山镇山之宝!是安徽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元代佛塔,有两处。南塔叫小宝塔,七层无刹,高16.9米,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平面呈六角,建造于自然巨石之上。虽经风化、雨蚀、人为破坏,雄风犹在;北塔叫兴慈宝塔,位于北纬32度37分、东经118度00分,现存两层,残高11.2米,平面六角,底层单面4米,内有石梯,各层有砖砌腰檐、平座、斗拱,制作精细,塔上盲窗交织,纹饰精美,令人叹为观止。透过蒙蒙薄幕,两座宝塔既清晰又庄重。驻足塔前,不仅让人浮想联翩,顿生敬畏古人之心。
大横山以其古、神、静、幻、奇而著称。山上有古柴王城遗址、有朱元璋屯兵的城池、有元代“法华禅庵寺”遗迹;民间神话流传广远,杨二郎担山撵太阳、朱洪武母亲吃鱼刺坐胎、法华寺古井水消灾却病;这里远离闹市的喧嚣,没有工业的污染;山间云烟聚散如诗如画;俯瞰大横山又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太极图,西北绿树为阴鱼,东南红石为阳鱼,从山南看是红色的山,所以山南有定远县的红山乡,从山北看是横向的山,所以山北有明光市的横山乡,法华寺就位于绿色阴鱼鱼眼部位,寓易学于建筑之中。然而“世间无水不东流,唯有横山水西行”,更是寓哲理与山水之中。
原先通达山里的人行小道,如今变成了水泥路,像一条长长的地蚕,上山,下坡,穿涧,过桥,带着一种石磙碾压路面般刺耳的声音,不停地爬行。带走了山里的草药,果实等山间物资,也带走了山里悠久的岁月,古老的故事。
下山时,已是雨过天晴,如穿过历史的长廊,古朴庄重的大横山变得摇曳生姿,回味绵长。
新闻推荐
“飞翔”的《蒲公英》 □崔兴国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