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秋高气爽。白云蓝天下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微风吹过,绿油油的稻子摆动着腰肢,到处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明光市苏巷镇潘庄村何郢山头约200亩地,过去是一片荒山,石头、野草之外一无所有。从去年底开始,这片荒山迎来了新的主人,他就是潘庄村何郢组农民张守祥。
张守祥命运多舛,历尽坎坷,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需要借助1只拐杖和1根铁棍才能行走,属于二等残疾。他没有被困难吓倒,成年后外出学习缝纫技术,凭着聪明好学加勤奋,最终学有所成,回乡办起缝纫培训班,先后授徒数百人,成为方圆几十里的著名手艺人。随后,他带领一批徒弟赴上海创业,先打工后当老板,创办了服装加工厂。打拼18年积攒下数百万元家产。两个孩子均考上大学并有了工作,事业、家庭美满。从去年底开始,在外多年的张守祥产生了叶落归根的思想,特别是回乡探亲时看到家乡与沿海发达城市的较大差距时,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决心回乡创业。他承包了家门口的这片荒山,独具慧眼地发展生态养殖。
当记者登上何郢山头时,但见绿树成行,树下成片的鸡群;一排排羊舍,5名工人正在用粉碎机粉碎玉米秸秆。张守祥满头大汗地从外边赶回来了。
张守祥显得乐观、自信,他说,在上海生活了18年,深知那里的生活习惯,爱吃无污染的原生态家禽,那边市场空间大,给发展养禽创造了很大的商机;这里环境好,山脚下就是女山湖,水质好,山上植被丰富,是发展家禽生产的好地方。去年底以来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平整土地、架电、修路、打井、挖树洞,栽下1万多棵桃树和风景树,从湖北省购进150只品种湖羊,种下40亩玉米,利用带玉米的秸秆粉碎后喂羊,养了1万多只当地土鸡,与上海、浙江、南京的羊肉深加工企业和大型超市建立了联系,只要打个电话过去,那边来车上门订购湖羊和土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他算了一笔账:一只湖羊9个月可长到80公斤,湖羊的特点是繁殖快、生长快,每只销售价2000多元,除去成本可获利1500元,今年可出栏50只,明年可出栏500只,后年出栏达到1500只;每年出售1万多只土鸡;山上种植的玉米和满上遍野的青草、昆虫是羊、鸡取之不尽的食物,环保又原生态,有市场效益差不了。
张守祥说,政府提供了很大帮助,明光市残联帮助办理了20万元的贴息贷款,正在申请办理残疾人创业扶持启动资金;村委会给予了承包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有信心做大做强生态养殖,为繁荣家乡经济、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多做贡献。
张守祥对未来充满希望。
新闻推荐
“飞翔”的《蒲公英》 □崔兴国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