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襄河镇邱塘村的欧春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承包土地种粮。2004年,他的承包面积就有1000多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村民们不愿耕种的抛荒地。此后,欧春华土地承包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他联合10多位村民流转土地8420亩,并注册成立全椒县春华集约化农业专业合作社。
“现在粮食生产成本年年都在增加。 ”欧春华告诉记者,包括土地流转费、机械费用、化肥、农药、人工费和银行贷款利息等在内,每年每亩耕地的种植投入1680多元,每亩耕地要增加100多元的种植成本。虽然种植成本不断递增,但最为困扰他的问题是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贷款的短缺。他向记者诉苦:银行贷款不仅手续繁杂,而且期限短,但我的各项种植投入却必须提前支出,如每年300万元土地流转费,需要提前一个年度付给农户。不得已,欧春华有时只得以低于市场价0.05—0.1元/斤的价格,提前抛售稻麦,销售利润减少了70—80万元。资金最短缺的时候,他还必须以月利率15%—20%的标准,从民间借贷资金进行短期周转。
由于不能贷到长期贷款,欧春华短期内无法投入600万元建设日烘干能力200吨的烘干厂。他只能把烘干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与自己烘干稻麦相比,每斤增加成本0.06元,1300多万斤粮食就减少收益78万元左右。
即使如此,已经种地20多年的欧春华对农业依然充满感情,并满怀信心。他目前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正在进行灌溉渠道硬化,田间道路整治,把小田块改造成5亩大小的标准田块。 “完成改造后,每亩种植成本最少可以降低50元。 ”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还要发展养殖业和大棚菜,利用靠近南京的地利优势,把优质农产品打进南京市场。预计仅大棚菜一项,每年每亩就可创造3万元的产值,净赚5000元左右。
(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26日上午,在全椒农合行的协助下,本报在全椒县十字乡举办读者座谈会,征求读者对本报的意见和建议。粮油贸易大户、种粮大户、农机经销商、粮食加工企业老板、山场承包大户、农资经营户、个...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