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小雪”节气,奎光楼才真正露出她的真容。原先在柳条、杉树掩映下晃动的轮廓,随着叶落枝秃,越来越清晰地映入人们的眼帘。灰墙、黛瓦,飞檐翘角。与襄水作伴四百多年的沧桑,沉淀在斑驳的墙基上。
太阳的余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傲气,当夜幕像轻雾一样慢慢地洒向大地,奎光楼在北风的陪伴下也进入了漫长的冬夜。下弦的残月像一弯金钩,挣脱了雾蒙蒙的夜空,挂在奎光楼飞檐的边缘。这时的奎光楼像一幅剪纸,定格在浅灰色的夜空中。
不甘寂寞的残月贪婪地吮吸着太阳的光芒,躲进无穷的黑幕,蓄积能量。在如墨的夜空,奎光楼由“剪纸”变成一幅泼墨风景画,在影影绰绰的树丛中越发显出她的超脱和高傲。直到残月“修身养性”,在黑幕中摇身一变又悄悄挂到飞檐翘角的另一侧时,奎光楼又戏剧性地由泼墨风景变为一幅速写。直到上弦弯月由瘦渐丰变肥成为一轮银盘,皎洁的月光洒满银灰色的襄河岸边,奎光楼又变成一幅不可多得的版画。黑与灰依然是她的基调,柔和的线条是她的内涵。几百年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腥风血雨,奎光楼一直昂首挺拔。她见证了明清王朝的兴衰,她笑看日本帝国主义和蒋家王朝的灭亡,她经受过文革武斗期间的枪林弹雨,她也笑纳改革开放带来的“新装”。
人们常说,冬月下的奎光楼最美,其实最美的是冬月下银装素裹的奎光楼。月光朗朗,雪光莹莹,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看“奎光”灿然夺目,远眺“奎光”浮光闪烁,一片银白。明月与白雪这对孪生的冰清玉洁之物,让奎光楼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
四百多年阳光的熏陶,四百多年襄水的滋润,奎光楼在无数个月缺月圆中,饱经风雨霜雪,历练世事沧桑,积淀了昨天,也成就了今天。昨天已成为历史,今天已焕然一新。奎光楼的明天将更伟岸,更迷人。
注:奎光楼,又名尊经阁,1911年以后又改称“国光楼”。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省全椒县,始建于明朝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该楼分楼身与基座两部分,基座砖石垒成,高约十米,楼身为两层木结构,筒瓦覆顶,重檐翘角,高约16米。奎光楼至今共修五次,最近一次为2007年。
凭栏远眺
新闻推荐
全椒落实扶持政策力助就业创业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