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滁州 今日天长 今日明光 今日全椒 今日来安 今日凤阳 今日定远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今日全椒 > 正文

潮起潮落鹤儿山

来源:大江晚报 2020-08-17 00:34   https://www.yybnet.net/

鹤儿山原来位于长江边江滩上,斗转星移,伴随着长江水道的变迁,昔日的江滩早已淤积成陆地,成为一片闹市区。如今,鹤儿山坐落在吉和街(今长江中路)东侧,与雨耕山连为一体,好似一对连体姐妹。鹤儿山海拔高度约30米左右,呈长岗形,西高东低,远远看去,恰似仙鹤卧巢,故因山体形状而得名。民国八年(1919)《芜湖县志·地理志·山》记载:“鹤儿山,在县西北四里,临大江。有亭名八角,崇祯间,榷使王思任本谢朓‘天际识归舟’句改名‘识舟’,最为地方名胜。山为长冈形,东低西高,高处约出平地六七丈,低处约出平地一二丈,陟其冈,右瞰弋江,左揽白马,后拥范罗,前临大江,西南则与法国天主堂毗连。”比较详细记载了鹤儿山的地理位置情况。

八角亭中观松竹

鹤儿山上最为引人津津乐道的是曾经矗立于山巅的识舟亭,是当时芜湖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

识舟亭建于明代,亭为双层楼亭,红瓦覆盖,飞檐翘角,高敞雅致,由八根红漆木柱支撑,故名“八角亭”。明崇祯年间(1628~1644),芜湖工关榷司就设在鹤儿山下。崇祯四年(1631),芜湖关榷使(管理税收的官员)王思任嫌八角亭名字太俗气,取南朝诗人谢朓“天际识归舟”(《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句意,改名为“识舟亭”。亭临大江,登亭远眺,但见水天一色,远帆近樯,尽收眼底,触景生情,常使人顿生怀人远归之感,亦会勾起谢朓诗中“孤游旅思”的客里情怀,抑或会产生柳永“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遐想。难怪历代骚人墨客登临识舟亭,多有题咏。明代许朝荣、王思任、林中瑶、张程,清代王士祯、刘榛、黄钺、吴敬梓、潘屹等都有墨迹留世,盛赞识舟亭。明代诗人林中瑶在《识舟亭》诗中写道:“孤亭极目众山巅,风景还凭好句传。几处秋声惊客思,半江夕影入林烟。霜影不改当年胜,月魂犹存旧日圆。身世何堪醒复醉,可知天际有归舟。”清初诗人王士祯,顺治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他乘船过芜湖,写下《江行望识舟亭》一诗:“鸠茲北面识舟亭,天际归帆望沓冥。松竹阴中孤塔白,楼台缺处数峰青。赭山人去生春草,江水潮回没旧汀。更忆于湖玩鞭迹,吴波不动客扬舲。”识舟亭当时盛景,于此犹可想见一斑。

清雍正十三年(1735),全椒人吴敬梓从安庆乘船而下,回南京,路经芜湖,遇风泊舟于鹤儿山下。他信步上岸,走进一家茶馆喝茶,吃了3个烧饼,结账时要付6文钱,但他在身上掏来掏去,只有5文钱。尴尬之中,巧遇老友王昆霞道士,王道士代付了茶钱,遂邀吴敬梓游览识舟亭。在识舟亭中,吴敬梓又喜遇同乡父辈朱乃吾。三人坐下饮酒,直到红日西沉,方依依不舍作别。临别时,朱乃吾又送给他十两银子。吴敬梓后来把这段“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经历写进《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并填词《减字木兰花·识舟亭阻风,喜遇朱乃吾王道士昆霞》:“卸帆窗下,一带江城浑似画。羽客凭阑,指点行舟杳霭间。故人白首,解赠青铜沽浊酒。话别匆匆,万里连樯返照红。”鹤儿山也因此留下一段文坛轶事。

近代史上镌印记

清光绪年二年(1876),芜湖开埠。光绪九年(1883),法国传教士金式(世)玉看中鹤儿山,购得山西麓一大片土地,计划建造天主教江南教区中心大教堂,于1887年先建造住院及女校,1889年6月动工建造大教堂,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法国人倪怀伦参加奠基仪式,同年底即建成。

1891年5月,芜湖爆发了一场反洋教斗争。12日,5000多名群众聚集到天主教堂门前,人人手执不同颜色的小旗,于“堂之东遍(边)将围墙推倒数丈,一拥而进”,“一时人如蚁集,内外夹攻,不逾时四面火起,烈焰亘天,呼声动地”“然后又拥至(教会)女学堂及对面新造浴室,毁门拆屋,抢夺窗户,顷刻墙穿壁倒,变为瓦砾之场。而毗连洋关新造洋楼五楼以备西人居住者,又被纵火焚烧”。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芜湖教案”。事后,“是时地方士绅齐集(学宫)明伦堂会议”,“人民以国家土地虽尺寸不能轻予割让”,言词铮铮,“决不承认”。“遂由总理衙门议结”,清政府赔偿12万3千多两白银,在原址重建天主堂,包括大教堂和神甫楼,于1895年6月16日竣工。

天主教堂矗立在鹤儿山西山腰,是欧洲中世纪罗马氏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南北对称布局,砖石结构,塔楼最高处23米,占地面积1127平方米,建筑面积2042平方米,其规模在华东地区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天主教堂及其附属建筑神父楼与圣母院旧址、修士楼旧址,被国务院合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芜湖教案”事件发生后,民国三年(1914),“由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龚心湛与安庆天主教堂议决,(将鹤儿山西麓)租与芜湖天主教堂”,天主堂趁机租下鹤儿山大片土地,在山后办起养牛场,饲养奶牛,生产牛奶,专供传教士们饮用。还将八角亭租与天主堂,“芜湖八角亭山地,现在空闲无用,兹由皖省政府租与天主堂”,“为建造天文台及其附属紧要建筑品,不作他项之用”。识舟亭只得迁至鹤儿山后,复名“八角亭”,后来八角亭也颓废了。唯有鹤儿山下北麓曾经有一条长195米、宽2.5米的小巷,取名为“八角亭”,山东麓还有一条名叫“牛奶坊”的小巷,不时尚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想与记忆。本世纪初,这两条小巷也在都消失在城市的发展变迁中了。

雄观江声留胜迹

鹤儿山西麓,南宋初年间曾建有雄观亭,亦名观浪亭、观澜亭。天气晴朗之时,登临此亭,眼前大江似黄金绸缎在天地间抖动,江上帆樯、沙鸥、江边古亭、青山融为一体。阴雨霏霏的日子,登临此亭则别有一番情趣,大江波涛汹涌澎湃,堆雪喷雾,涛声震天,撼人心魄,真的是美中有险,险中有趣,“雄观江声”因此得名。到了元代,“雄观江声”被定名为芜湖八景之一。曾为芜湖县尹(即县长)的欧阳玄在《芜湖八景·雄观江声》诗中写道:“空翠溟濛云外邦,路经萧寺入空矼。危亭屹立三生石,胜概雄吞万里江。虎踞岸根山影淡,鼍鸣沙咀浪痕淙。登临每动归欤兴,惭愧沧州白鹭双。”南宋淳熙二年进士陈造、明代弘治年间芜湖教谕赵琥等也都曾赋诗盛赞雄观亭。雄观亭曾屡建屡毁。明崇祯八年(1635),有僧人利用雄观亭砖瓦新建一座三元殿,前殿大门上悬挂着“雄观江声三元殿”匾额,恢复了“雄观江声”景观。清康熙十六年(1677),三元殿重修,后来又毁于兵燹。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但是彼时江边淤沙已成陆地,三元殿距离江边远了,望不见长江波涛。雄观亭旁筑有一僧寺,名为“雄观禅院”,寺院中“相传,昔时有响石一块,立石边,辄闻其声澎湃”,吸引很多人前来观赏,聆听长江波涛的哗哗声响。相传明代大将常遇春在攻打采石矶前,曾在雄观禅院住过,还得到雄观长老所助一臂之力,从而取得采石矶战役的胜利。

改革开放以后,鹤儿山顶曾经是中共芜湖市委党校校园,直到2017年5月,党校从鹤儿山顶迁往城东新校址。

刘传汉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高荣国慰问消防指战员和医护人员

本报讯(记者孙涛)7月24日,副市长高荣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一行先后到市消防救援支队、市荣军医院,走访慰问消防指战员、...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谢谢你山东人2020-07-25 09:08
猜你喜欢:
“孤岛”护堤人2020-08-05 01:26
评论:(潮起潮落鹤儿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