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蒋海潮 通讯员于学贵)去年以来,滁州市紧紧围绕“三美”目标,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强化领导、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健全体系等举措,抓点带面,务实推进,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到2020年,全市力争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标准。
2013年度滁州市列入省级考核的35个重点示范村均通过验收,其中定远县、凤阳县在皖北片区考核中分居第1名、第6名,天长市在沿江片区考核中获得第6名,并被评为“安徽省2013年度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2014年度建设的48个中心村有32个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今年,滁州市将通过统筹谋划、点面结合、集中投入、梯次推进,全力完成“4495”目标任务:即完成2014年度48个中心村的建设任务,做好省级考核验收准备工作;统筹推进2015年度45个中心村建设;组织实施900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率先消灭51个空壳村,实现村庄建设有新亮点、集体经济发展有新变化、整体形象有新提升。目前,45个中心村中已有29个完成规划审查、20个启动建设。2015年度市级首批启动资金已拨付到位,3年来市、县两级安排专项资金达7.2亿元。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滁州市突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修编村庄布点规划、做实中心村建设规划;分级分类建设,以旧村改造为主导,加大在人口集聚度高的中心村建设力度;强调产村融合,注重把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吸引社会资本,打造特色产业;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哪里建、建什么、谁来建以群众需求为主,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工程建设和村庄管理。
新闻推荐
从矿老板到“种田状元” ——记天长市冶山镇全国种粮大户张献国 本报记者喻 松 通讯员刘智杰 谭玉龙
个头不高、身体敦实、衣着简朴,走起路来腰间的钥匙哗哗作响。初次见到张献国时,没想到他朴实得如同一名庄稼汉子。上午10点,等张献国安排好当天的农活后,记者迫不及...
天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