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艳明 本报记者 张凯培 本报通讯员 李芝忠
“把群众当成自家人,带着他们富起来、过上好日子,才算是个好干部。”自2011年,胡占涛担任阜南县会龙镇芦庄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一直用这句话要求自己。在他的带领下,三年多来,芦庄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愈加美丽,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一副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芦庄村徐徐展开。
村民腰包鼓起来
初夏时节,走进阜南会龙镇芦庄村,呈现在田间地头的不是繁忙的三夏生产景象,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和错落其间的工厂化育苗基地。
“会龙镇是辣椒之乡,而芦庄村又是会龙镇最早种植辣椒的村,我们村3760余亩耕地中,80%以上土地覆盖了蔬菜大棚,种植的都是辣椒。如今,村民们靠种植辣椒,走上了致富路。”在胡占涛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椒农徐洪宝的大棚,只见大棚内椒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徐洪宝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了20多亩大棚辣椒,预计全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在胡书记带领下,村里在辣椒种植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给予椒农全面帮助,解决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难题,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徐洪宝说,“前几年,村里尽管辣椒种植面积大,但是村民们都是各种各的,辣椒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种植辣椒带来的经济效益远没有现在可观。”
据了解,胡占涛担任芦庄村党总支书记后,芦庄村积极响应会龙镇党委政府号召,实施辣椒产业标准化发展战略,成立了辣椒专业合作社,对椒农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检测农药残留、统一销售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辣椒的品质和产量,促进了椒农致富。
村容村貌大变样
采访当日,记者走进芦庄村美好乡村示范点,眼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排排楼房整齐排列,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整洁宽阔,通往各家各户门前;一棵棵景观树“守卫”在道路两旁,长势喜人……近年来,在胡占涛的带领下,芦庄村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设美好乡村,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三年多来,胡占涛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资金和项目,修建了水泥路面8.6公里,新打机井7座,完成下水道建设2000多米,新建桥涵27座,并于2012年完成全村电路升级改造工程,新增6台变压器等。
与此同时,胡占涛十分注重改善村容村貌。去年以来,芦庄村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清理沟塘4.2公里,在村内新增植绿化树木3600多棵,并添置了垃圾池、垃圾车,成立了农村保洁队伍,并号召村民爱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措并举之下,芦庄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
干群关系更和谐
“十年前,村干部到家里,老百姓躲着走;十年后的今天,村干部来了,我们往家请。”这是芦庄村村民之间流传的顺口溜,反映出近年来,芦庄村干群关系发生的变化。
“村干部就是给村民服务的,服务好了,村民们自然会说咱的好话。”胡占涛说,他上任后,推出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由村干部担任代办员,受理村民的办事申请,内容涉及申请办理宅基地审批、新生儿入户、家电下乡、五保低保、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等各项事务,按照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原则,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此举得到了群众好评,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在推出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的同时,胡占涛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胡占涛的示范带动下,芦庄村村干部积极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与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下一步,我想让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目前,建有健身设备、农村书屋的村民文化广场正在加快建设,年底前可投入使用,届时村民就和城里人一样有休闲场所了。”提起未来的发展规划,胡占涛充满憧憬。
新闻推荐
近年来,阜南县公桥乡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西瓜、草莓、葡萄等特色种植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图为农技人员在阮城村西瓜种植基地指导农户科学管理。 &n...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