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晓林
一排排茂密的葡萄藤下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有淡绿色的,有深紫色的,颗颗晶莹剔透、珠圆玉润……这是记者近日在阜南县张寨镇贾楼村一处葡萄园看到的场景。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处老宅基地,到处是破旧的危房,垃圾遍地,杂草丛生。”葡萄园主罗彦告诉记者,近几年,村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建设美好乡村,大力实施土地复垦,这片地就是以前的杨庄复垦出来的。2012年,外出务工的罗彦打算返乡创业——规模种植葡萄,便与村党支部负责同志谈了自己的想法,随后就在党支部帮助下流转了120多亩土地。“今年是第一年挂果,亩产2000多斤,预计纯利润1万元左右。”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贾楼村党支部意识到,如果规划建设新村,既能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又能推动旧村复垦,节约大量耕地,改善村容村貌,可谓一举数得。在镇里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贾楼村党支部充分尊重民意,坚持规划先行,将15个自然庄、25个村民组规划为“一个中心村、两个居民点”,并全部规划在一条主干道路沿线。新房建设实行统一设计规划等六统一,以群众筹资自建为主,坚持自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决不搞形象工程。
走在贾楼村中心村笔直而平坦的水泥路上,记者看到,一排排崭新的楼房鳞次栉比,规划有序;主干道两侧,香樟等各种绿化树木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村内路灯、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改水改厕等项目的实施,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往,由于建房无序,人均耕地相对不足的贾楼村宅基地面积近2000亩,房前屋后还有453亩荒沟废塘长期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贾楼村党支部书记贾国全介绍,目前,全村已拆除旧宅老房屋1167户,复垦土地1501亩,503户群众搬进了中心村的新居。
“以前住在老宅子里,家门口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两侧不是臭水沟就是荒草地、垃圾堆,蚊蝇滋生,环境特别差。”在中心村内的一处十字路口,村民贾国锋开了一家便民超市,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的村子规划有序,设施好、环境美,村民集中居住也为他经营超市提供了可观的客流。
新村越建越好,如何让更多村民留在村里发展成了摆在贾楼村党支部面前的一道新难题。“全村现有1696户、7127人,其中三分之二在外务工。”贾国全表示,随着贾楼村的发展,希望越来越多的村民能够返乡创业、就业,共享家乡发展成果。
眼下,贾楼村党支部正着手建设村劳务输出平台,为村民们提供更多本地就业和经营机会。同时,要求村党支部成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村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罗彦的葡萄园基地建设之初,我们村部分‘两委\’班子成员主动下地帮忙干活,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村干部朱保金要发展水蛭养殖,我们也给予全力支持,如今他已带动30多户村民走上致富路。”贾国全说,接下来,他们将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争取让全村的土地都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村民们齐心协力抓生产、谋发展,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阜南县第二小学北校区 杨士玲 【内容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具体方法是:让“情绪”动起来、让“手”动起来、让...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