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三塔镇已找不到一座宝塔,也没有一处塔型建筑。唯一一处有点古建筑风格的是少林山庄门口的这座庙宇式建筑。
本报记者 穆可亮 摄
提起颍州区三塔镇这个地名,人们很容易想到这个地方应该有三座宝塔。记者近日在三塔镇采访时发现,整个三塔镇辖内目前已找不到一座宝塔,也没有一处塔型建筑。然而,在明清两代,这里曾矗立过三座宝塔,作为商丘通往信阳这条官道上的重要集镇,“三塔”这个地名的由来确实与当地的三座宝塔有关。
寻访三座宝塔
2014年12月上旬的一天,记者来到阜阳城南约15公里的三塔镇。拜访的第一个人是刚过花甲之年的刘西金。刘西金在当地中学和镇党政办工作期间,收集整理了很多有关三塔集镇的历史资料。记者来到刘西金家时,患心脏病的他正躺在病床上休息。由于做完心脏手术不久,他看起来身体虚弱。与记者握手寒暄后,他从床头翻出一本厚厚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有关三座宝塔的基本情况。“这三座宝塔中,东边的一座叫锁龙塔,在集镇东北500米;南边是慈云寺和尚塔,就在现在的三塔小学北150米;最西面那座塔是栖凤塔,都是七层佛塔。”刘西金介绍说,有关这三座宝塔具体建筑年代有两种说法,分别是唐代和明朝万历年间。到了清咸丰年间,三塔集北两塔仅存塔座,慈云寺和尚塔则保存相对完好。三塔集最初仅有岳、宋两家饭店,因距离颍州府较近,群众来此贸易交往频繁,光绪元年(1894年)开始建集,民国时期属阜阳县大田区。
为了全面掌握三塔集镇的历史,记者又专程来到阜阳师范学院老校区对面的金鹰花园小区,拜访了79岁的胡子敏。胡子敏1954年毕业于界首师范,退休前曾担任过三塔镇文化站站长,一直致力于三塔镇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胡子敏告诉记者,三塔集位于交通要道上,七层佛塔的高度都在10米以上,在战乱年代是兵家必争的制高点。所以,这三座宝塔可能毁于战乱。由于损毁的年代较早,现在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了。
三塔集的传说
三座宝塔最终毁于何时,至今没有发现任何相关的文字记载。近百年间,当地百姓中流传着大风把三座宝塔刮走的传说。
“听俺爷那一辈人说,三座塔毁坏的时间很早,他们都没有见过。传说是大风刮走的,我根本不相信。”今年59岁的赵之义在集镇上经营一家“美的”家电专卖店,对三座宝塔的历史传说有所了解,但他并不相信这种传说:“刮大风,能把三座宝塔同时刮走,谁能信呢!”
“大风刮跑三座塔,这是一个不合常理的传说。无非是表明,这三座古塔消失的年代相当久远,已经无据可考了。”原三塔镇文化站站长胡子敏告诉记者,当地人常说的小庙子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明清时期洪门寺所在地,占地10多亩,往北一直到北润河。解放后,在三塔村邢庄北沈塘沿这个地方还有一处一米多高的台子,据说曾经是锁龙塔的塔基,面积约一亩多地。由于当时没有对这个地方进行挖掘,地表部分看不到塔体损坏时散落的砖瓦;后来,在土地整理和建房过程中,塔基这块高地被群众取土用掉了。
战争年代留印记
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政府曾流亡到三塔镇,并在此办公长达半年之久。1939年春,阜阳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工作队在共产党人张兰芝带领下,曾到这里宣传抗日,建立农、工、青、妇抗委会,历时9个月,为抗日救国作出了一定贡献。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率5000多人流亡到三塔,当地有87个村庄都住满了军队和公职人员;而且,还建了办公场所、医院、公墓。”原三塔镇党政办负责人刘西金曾收集整理过当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刘西金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退守三塔后,这里成了抗日最前线。在三塔集食品站这个地方,解放前曾经有一座基督教堂,当时山东省政府就在教堂里办公。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从三塔集经过。由于当时北润河上的范桥被炸毁,大部队无法顺利通过。三塔村村长吴红发(当地人称吴二)带领18个村的3000多名民工抓紧抢修,用50辆大车拉料,在北润河上架起了一座长30米、宽7米的浮桥,保证了刘邓大军顺利通过。
新时代的三塔集
解放后,三塔集是0908国道沿线上的一个重要集镇,隶属阜阳县。1950年阜南建县,三塔镇划归阜南县管理。改革开放后,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禽蛋集散地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塔镇乡镇企业快速发展。2000年,阜南县武术教练、演艺明星杨洪洲把武术学校迁至三塔镇,修建了少林山庄。杨洪洲曾计划在少林山庄基础上重建洪门寺,深入挖掘三塔镇的厚重历史文化。如今,一座高踞少林山庄北侧土丘上的凉亭,见证着这座古镇的发展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王俊岭)1月8日,根据市综治委统一安排,副市长、市综治委副主任方旭带领市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考核组,到阜南县检查考核2014年度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 方旭在考核中指出,要以...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