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名销售人员,年薪十多万元,让很多同龄人感到艳羡;他又是一名商人,瞄准家乡柳编技艺创新开拓,挖出了人生更大的“金矿”。
他是高甲甲,阜南县方柳工艺品有限公司法人、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他这些经历以及财富听起来不怎么匹配的是年龄——他今年才满28周岁。
近日,当记者来到阜南县方柳工艺品有限公司时,高甲甲正跟工人探讨新产品的做工、样式,为即将开幕的春季广交会做着最后的准备。“广交会是我们销售的大平台,以往很多订单都是从那里得来的,我自然要非常重视。”
涉足柳编行业,对年轻的高甲甲来说,算是一种偶然也是一个必然。2004年大学毕业后,学美术出身的他应聘到义乌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尽管专业不怎么对口,但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敢拼敢闯的劲头,高甲甲将这份工作做得很出色。到2010年,他的年薪达到了15万元。相比许多同龄人,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可高甲甲并不满意:“给别人干不如自己干,我为啥不创业试试呢?”
说干就干。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黄岗人,高甲甲从小对家乡的柳编技艺耳濡目染。在小小柳编上做文章,成为他创业的首选。2010年9月,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高甲甲的第一家公司:阜南县方柳工艺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启动资金2.5万元是我用身份证到银行贷的。之前在外打工,虽然挣得多花得也多,自己开公司之后,才知道挣钱不容易。”
有订单才能有收益。在这一点上,高甲甲非常幸运。公司刚成立,就恰逢当年秋季广交会开幕,凭借着自己公司推出的精致产品,高甲甲一举拿下了比利时一家企业50万元的订单。好的开始让这位年轻人特别兴奋,但问题随即就来了:按照市场惯例,高甲甲首先需要将全部产品做好并运送至港口后,才能收到货款。这时,前期资金的缺乏让他感到“寸步难行”。
“我至今还很感谢我的第一位客户。”高甲甲说,得知他的情况后,比利时客户破例预付了30%的货款,并在货物到港口之前付完了全款。“尤其是后来收到货物之后,更陆陆续续下了不少订单,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柳编企业要生存,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创业初期,高甲甲的企业主要生产一些简单的柳篮、普通工艺品等,由于需求量有限,发展不是特别好。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市场观察后,高甲甲把目光瞄准到园林工艺品、柳编家具生产等方面,并对黄岗传统柳编技法不断进行交流创新。与此同时,还与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并由这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2013年6月,高甲甲注册了另一家公司: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两家公司共拥有员工百余名,带动周边数千农户就业,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2014年,方柳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则达到了6000多万元。
“我的成功得益于诚信。”高甲甲说,无论是当初拿到第一笔订单,还是后来各种业务的开展,他都将诚信放在首要位置,用诚信打动客商,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客户的订单,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致富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方达实习生何青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