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天,热气袭人,但炎炎烈日阻挡不了义工们的热情。6月19日,由阜阳义工联合会发起的“我做代理父母”活动在阜南县黄岗柳新小学进行。
“临时家庭”充满温情
“我做代理父母”是阜阳义工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活动,由两名义工与四个孩子组成临时家庭参与游戏,让留守儿童体会久违的父母般关爱。
“爸爸”盖军和另一名义工一起带着4个“女儿”度过了美好的一天。“第一次见面就组成一个家庭,起初还是很尴尬的。”盖军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参加“我做代理父母”活动,多亏了“代理妈妈”的协助,他才与临时“女儿”们相处融洽,沟通顺畅。
当天,盖军和“女儿”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国学课上,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弟子规》呈现在孩子和他们的代理父母面前:“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国学滋润心田,盖军觉得自己也受益匪浅。
和临时女儿们一起上手工课,让盖军印象最深刻。由于物资不多,每组只分配一把剪刀,孩子们只能轮流使用。“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把剪刀给年纪最小的女儿了,其他孩子明显感觉我有失偏颇,后来也吵着要用,弄得我很尴尬。”他告诉记者,也正因为这一次的疏忽,他发现,在偏远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物质匮乏的难题,素质教育是很难跟上的,需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关注。
盖军感慨,留守儿童极度缺少物质及关爱,存在心理发育不健全,幸福感较低的状况。“希望义工的行动能带动更多人关心关爱这一特殊群体,以更多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留守儿童。”
孩子义工互动参与收获多
资深义工汪士安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了,多次的“我做代理父母”活动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我今天是小组活动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带领两个家庭参与游戏。”汪士安告诉记者,因为他参与次数多,对活动概况较为了解,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也更深刻。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无法享受父母在身边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又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汪士安的一席话,让人不由赞同。身为阜阳颍泉区闻集镇于方庄小学的校长,汪士安对留守儿童再熟悉不过了。“看到他们,我就想到我们学校的孩子,很多和他们一样,留守在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缺失,生活资料匮乏,令人担忧。”
活动临结束时,汪士安把买来的西瓜切好放在桌上,孩子们一涌而来,但他们并没有自己吃,而是把西瓜递给自己的代理父母,这一幕令汪士安很感动。“义工活动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成长。每次参与义工活动,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自我提升。”汪士安说,表面上看,我们不辞辛苦来到阜南,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关爱他们,而他们表现出的羞涩和感激,也是我们再一次成长的能量源。
关爱活动继续进行
据介绍,“我做代理父母”活动是阜阳义工联合会的一个品牌活动,3年来,活动从未停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关爱,我们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虽然父母在远方,但爱一直存在。”本次活动负责人“暖暖”告诉记者:”当天天气很热,代理父母要为自己的孩子们准备午饭。在狭小的厨房里,义工们热得大汗淋漓,全身水洗一般,却没有人埋怨叫苦,不由得令人为义工们的奉献精神骄傲。”
义工活动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行程,而是要经过前期走访、资源链接、精心准备等环节,才能最终落实。本次活动也是“暖暖”在前期与义工走访,了解到这里孩子们的具体需要,认真筹备的。“每个人、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我们在设计时也要体现出特殊性、差异性,关爱活动才备受留守儿童欢迎。”“暖暖”介绍。
“你们不要丢下这些孩子啊!”临别时,校长的一句话让“暖暖”几近泪奔,她知道,这里的硬件设施缺乏,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相对贫瘠,特别渴望这样的活动经常举行。“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义工队伍里,把更多爱输送给有需要的人。”
下一步,阜阳义工联合会将继续开展“我做代理父母”活动,同时,对阜南黄岗柳新小学的贫困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为他们提供资助平台。
新闻推荐
7月14-15日,阜南县聘请专业机构对该县百余所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300多名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提高了民办教育机构教师整体素质。 &n...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