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阜阳市沿淮部分县因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旱地、水田、湿地、滩涂地、分洪道、蓄洪库、堤坝并存,低洼地较多,加上年降水分布不均,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5%,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成为当地的真实写照。
受自然条件影响,沿淮地区农田基础设施较差,且种植结构单一,群众生活贫困。为改变这一现状,近两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变对抗为适应,化水害为水利,引导扶持沿淮县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因地制宜发展沿淮适应性农业
眼下正值龙虾上市时节,在闫奎静位于阜南县龙王乡杨郢村的水产养殖基地,每天都有数百斤龙虾发往长沙等地,虽然每斤售价高达十四五元,但仍供不应求。今年25岁的闫奎静是郜台乡人,别看他年纪不大,从事水产养殖已经好几年了。“我们这里地势低洼,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益较低,遇到降雨量较大的年份,甚至颗粒无收。”闫奎静表示,农业生产看天收,已然不适应沿淮群众对小康生活的追求。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沿淮发展适应性农业后,除养殖龙虾外,他还养鱼、种植茭白,立体的种养模式使收益大大提升。
诚如闫奎静所言,如何破解困境,找到一条适宜沿淮地区的发展之路,一直是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所关心的。在经过多次认真调研后,市委书记于勇指出,沿淮
新闻推荐
7月13日上午,颍州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健康体检启动仪式在三塔集镇卫生院举行。据了解,通过前期摸底,该区筛查出2.4万余名符合贫困人员健康体检条件的居民,区财政拿出400多万元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健康体检经...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