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张杰)近年来,阜阳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位于太和的贝克药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多个实用型专利,40多个发明专利,成为国内抗艾滋病和乙肝原料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去年企业实现销售额8亿元。“这得益于我们实行招才引智,推进科技创新,大力研发新产品。现在企业研发人员达70多人,其中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岳祥军系美籍华人,其负责研发的项目产品氟代核苷磷酰胺(贝克4号)填补了国际单一组分抗丙肝病毒药物疗效的空白,被授予‘安徽省特聘专家\’称号。”贝克药业董事长王志邦告诉记者,企业研发生产的新型药物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今年以来,已有美国吉利德、德国狄奎萨、韩国韩豪等国外知名采购商前来洽谈采购,预计全年出口额将达3000万美元。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在越来越多像贝克药业这样的企业带动下,阜阳市新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2亿元,是三年前的4倍,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57.9亿元,同比增长30.3%,领跑全市其他新兴产业。今年1-2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产值21.1亿元,增长37.2%。
在市开发区天驰车桥公司精加工生产车间,一名技术人员站在机床前,把需要焊接的支撑板和底座放置在固定位置,然后在电脑面板上输入程序,一按开关,就见一只灵巧的多关节机械手动了起来,从不同角度对部件进行焊接。
“过去车桥部件依靠手工焊接,员工精力有限,容易造成焊接质量不稳定。现在机器人代替人工,焊接精度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公司综合室主任张耀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企业年产车桥4万吨,但组装线上只有10来个工人,大部分工作都由这些机器人完成。
当下,中航开乐、阜阳轴研轴承、天驰车桥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正在市开发区聚集。“机械装备制造业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属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重点。”市开发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谢颍杰说,近年来,市开发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园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开发区的首位产业。
市发改委副调研员王虎告诉记者,近年来,阜阳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力戒“面面俱到、广种薄收”,而是注重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实现各地错位发展,以形成更大的、更鲜明的优势,实现集群发展、规模发展。各地一方面鼓励、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一方面加大自主培育、招商引资力度,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目前,阜阳市已初步形成太和的生物医药、市开发区的高端装备制造、阜南临泉的机械电子、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的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亿元以上项目达77个,总投资239.9亿元,其中在建和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160.3亿元。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3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15%以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宋玉洁/文 穆可亮/摄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