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市政府实施民生工程以来,民政民生工程先后有9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投入资金达36.38亿元。其中在敬老院建设项目上累计投入20133万元,目前全市敬老院307所,床位增加到28739张,全市各乡镇都建有一至两所敬老院,保障能力由实施前的6%提高到目前的41.05%;光荣院5所,其中新建3所,投资1323万元,新增床位490张;新建儿童福利院3所,投资3360万元,新增床位560张;新建县级救助管理站4所,投资720万元,新增床位120张。由于民政福利机构建设的迅速发展,整体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有力提高了阜阳市民政社会福利保障水平。
强化组织,提高理念,落实民政福利机构建设任务
民政福利机构建设直接涉及到五保供养对象、年老独居、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多年来市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业务科室为成员的民政民生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在每年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都要重点安排和部署民政福利机构建设,总结表彰在民政福利机构建设中出现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模范人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到机构建设现场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先后制定了《阜阳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阜阳市农村五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实施办法》、《阜阳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实施办法》、《阜阳市光荣院建设实施办法》和《阜阳市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实施办法》,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目标任务,为开展民政福利机构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合理规划、序时推进,科学实施民政福利机构建设
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民政福利机构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阜阳市实际,及时会同发改、国土、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对项目立项、用地批复,规划审批,项目环评等工作进行会商,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的工作思路,采取边施工,边完善手续的方式,立足早部署、早规划、早招标、早实施的指导思想,确保工程早启动。
一是超前准备。及时会同国土、住建等部门技术人员实地勘察,确定安全幽静、交通便捷,靠近公共服务设施的民政福利机构场所。二是提前规划。为使民政福利机构早动工,及时沟通和协调选址事项,立项、设计、征地等工作同时进行,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三是及时挂网招标。以公开投标的形式,对前来竞标的施工单位,按照有合格的建筑资格证书,有自己具备先垫付建设资金的能力,有充足的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设备配套完整“三有一设备”的审核制度,杜绝“走后门、跑关系”的不正之风。四是提前实施。对面临不同建设项目问题统一指导,快速处理,对难点疑点问题分类指导,及时处理,确保了工程建设快速启动。
齐抓共管、强化监督,严把民政福利机构质量关
加强监督,强化质量是建好民政福利机构的关键。为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在加强监管和督查方面,市民政局探索出“五必须一不准”的工作经验。
一是必须邀请监理公司选配一名高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驻地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保质保量工程高效实施;二是必须采取督查通报的形式,对在建项目工程实施质量、进度一月2次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通报全市;三是必须落实奖惩措施,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限,不能按时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每推迟一天完工,罚款500元;四是必须要求各施工单位制订工程建设进度计划,完善安全设施,保证项目在序时进度内保质保量保安全完成任务;五是必须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为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坚决杜绝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六是不准出现施工单位擅自更改或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的现象,严格按照统一设计的图纸施工,保障工程有序实施。
社会参与、盘活资源,促进民政福利机构多元化
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阜阳市民政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挖掘民间资源,大力加强民政福利机构设施建设,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服务,形成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民政福利机构社会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政府、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行业。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敬老院转型工作,带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集体、企业及个人,主动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形成以国家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它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阜阳市民办养老机构已发展到42家、5000张床位。预计“十二五”末,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将增加到10000张床位以上。二是运行机制市场化。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年福利事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福利性、公益性和经营性并举。探索新型养老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委托民营企业经营的公办民营模式;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实行补助的民办公助模式;由企业、个人承包租赁经营、自负盈亏的租赁等经营模式。大力推进公建示范性养老项目建设,力推市辖区第三(颍东)第四(颍泉)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推进阜南、临泉建设床位1000张以上的县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倾力打造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医养结合”的民办养老项目,阜阳骨科医院1100张床位的“阜阳市老年康乐园”、阜阳创伤医院600张床位的“阜阳市天伦老年公寓”养老项目和市第二人民医院600张床位的养老项目现已分别完成立项。三是服务对象社会化。不断扩大老年福利服务的覆盖面,积极改变过去只为社会救助对象、社会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了所有老年人、残疾人及一切有养老服务需求的人群。“十二五”末将完成40%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面向农村生活困难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以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助养、托管、照料等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有偿服务。
健全制度、安全运营,提升民政福利机构服务质量
民政福利机构属于特殊的社会事业单位,收养着一些孤老残幼,他们年龄差异大,身体状况参差不齐,个人性格迥然不同。对民政福利机构如何安全有效运营、发挥社会效益?民政部门主要是用制度管人,用爱心感化人。
制度管人:一是要求各地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签订责任书,督促各级领导重视和加强对民政福利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二是实行“一把手”负总责,落实“一岗双责制”,加大安全管理工作督查力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实行法人负责制,把发展和管理的担子压在院长肩上,做到工作有落脚点;四是建立包括院务管理委员会、院民学习制度、院长及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院民守则、环卫安全制度、实物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促使管理向精细化迈进。
爱心感化人:就是民政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做到以院为家,视服务对象为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颍泉区在敬老院服务方面创建了“五化服务法”。即:“管理科学化、住房公寓化、服务人性化、饮食多样化、环境优美化”,形成内部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对象满意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体系。正是由于民政福利机构管建人员的无私奉献,才使机构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真诚爱心,才使民政福利机构有了家的温馨。
随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力度不断扩大,阜阳市民政福利机构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在“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下,力争到2020年,建立设置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民政福利机构网络,满足本区域内全体老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的福利服务需求。
阜阳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
阜阳市民政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冯启俊/文 徐立成/摄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