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李占举
妙趣横生的螃蟹赛跑,彰显默契的跨栏接力,技艺高超的抖空
竹,活力四射的十字交叉跳……在颍东区插花镇闸南小学,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操场上,既有紧张的竞技,沉着的指挥,又有一阵阵欢声笑语,一声声加油呐喊,在一旁观看的记者也被学生的活力和快乐所感染。
颍东区插花镇闸南小学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校园里整洁有序,宽阔的操场上覆盖着塑胶跑道。上午9:40,下课铃声响起,寂静的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整齐的眼睛保健操、集体跑操之后,是花样体育活动,每个班在各自的“领地”中分散活动起来,有的扔保龄球,有的做袋鼠跳,有的跳呼啦圈,有的玩抢凳子……半个小时的课间活动,学生们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一个个红扑扑的小脸上挂满了笑容。
闸南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老师王保全介绍说,“阳光大课间”活动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长为35分钟到40分钟,活动形式以集体活动和分班组活动相结合。“2012年以前,学校课间活动是跑步或体育操,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和完善,通过改变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单一模式,使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让学生动起来、玩起来、真正轻松、快乐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目的。”
“我们这所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没有‘高大上\’的体育器材,老师们就亲自动手改装或制作,将现有资源合理利用。比如,保龄球游戏,扔的球是一部分实心球改变而来,被撞击的球瓶是空矿泉水瓶灌上了沙子做成的。”王保全说,目前,学校在阳光大课间中开发并组织了约30项体育活动,有些体育器材虽然“土”,体育活动的开展却是正儿八经,效果也显而易见。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在不断提高,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也增强很多,自学奋进、互相激励的氛围已经形成。”该校六年级(1)班的班主任李占利说,学生姜佳鑫是一个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学习方面曾是一个“老大难”,课堂上调皮好动,课下不写作业,班里许多老师为姜佳鑫的学习发愁。“阳光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发现,姜佳鑫在踢足球方面很有天赋,便推荐他加入了学校足球队。如今,姜佳鑫是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他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心,增加了上进心。参加运动会,孩子不仅没耽误学习,反而课堂上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刘建敏是从阜阳市六里小学来的支教教师。“我本来以为,农村的孩子老实、腼腆、害羞、不敢说话。来到闸南小学后发现,他们是如此的阳光、大方,充满活力,和城里的孩子没两样。”
新闻推荐
郑志田今年16岁,是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大塘中学九(4)班学生。12月7日下午,郑志田感觉身体不舒服,发了高烧,向老师请了病假后从学校返回家。途中,他看到了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幼童,“小孩在一处池塘旁边玩...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