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万琳
晨曦中的公园绿道,晚霞里的农民广场,打太极、扭秧歌的人群在阜阳城乡随处可见。随着场地设施日臻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一项项参与性强的群众体育运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这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参与,让群众体育项目更科学、更规范,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1.36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全市各地健身网点
伴着初升的太阳,在阜城清河广场上,长期在此习练太极拳的市民舒展着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其中,正在指导练习的苏峰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多年来,他义务向群众教授陈氏、杨氏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学员分布各个年龄段、工作岗位等,先后指导教授全国各地的学员近万人,培训教练员、辅导员100多人,他负责的晨练点被评为全省百佳晨练点、省全民健身示范点。
在阜阳,一大批像苏峰一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基层。市文广新(体)局群体科有关负责人宋猛介绍说,目前,阜阳市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596人。其中,国家级25名、一级575名、二级4783名、三级8213名。“他们常年活跃在全市各个健身网点,教授体育运动项目,宣讲科学健身知识,很受广大群众欢迎。”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领下,越来越专业、规范的群体活动,让全民健身运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6年以来,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阜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等体育赛事,让百姓站上赛事舞台,一展群众体育风采。
“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还有机会参加表演,很激动。”经常在鼓楼社区晨练点跳秧歌的孙萍,有幸参加了阜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健康秧歌》表演。她说,从没想过平时业余休闲的体育锻炼,能让自己走上大型赛场。“现在,我跳秧歌更积极了,带动了身边很多退休的同事加入进来。”
群众参加健身运动的热情,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阜阳市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0人,三级培训1028人,提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能力。同时,今年8月成立了阜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协会,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特别是为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居民健身运动热情高
从城市到乡村,从重大节庆到平日休闲,体育健身活动已逐渐融入阜阳城乡群众的日常生活,爱好体育、参与健身的人数不断增加。“群众对健身运动的积极性很高,特别在农村地区,迫切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导。”阜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主席应保平说。
12月18日,在颍东区乌江镇农民广场,20多位村民舞起了腰鼓。“以前都不知道有这种舞蹈,现在要好好排练。”一位村民告诉记者,12月24日,他们要带着这一节目参加全市农民群众的“村晚”表演。应保平在指导排练时说,这些群众体育项目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生活。
今年60岁的应保平,跳了20多年秧歌,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以来,她见证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涨潮”期。“前几年,城区对群众体育指导的需求比较多。”应保平介绍,这几年,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渗入乡村。“我们会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服务渗透到自然庄。”王店镇、三合镇、程集镇……社会体育指导员把广场舞、健身舞、空竹等群众体育运动,逐一送到基层群众身边。
“现在,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指导。”今年以来,应保平几乎每周都要到不同的晨练点,开展秧歌、腰鼓等运动的指导活动。“乡镇、社区、村庄,都会有我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影,就是要把群众体育带到群众身边,构建健康、快乐、和谐的社会生活。”
新闻推荐
“地狱门”位置残留的破损城墙□姚瑶屯溪黎阳老街被拆之前,就想写曾经给我们小时候带来很多快乐的“地狱门”。站在“地狱门”的小河对面,看着从地面上、从城墙石缝中长出来的浓绿植物藤蔓,婆婆娑娑...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