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城市周报记者 方彬/文 李昭翰/摄近年来,除了“因病致贫”“因学返贫”等制约困难群众脱贫之外,又有一个新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就是“因婚致贫”,动辄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天价彩礼”,和不断水涨船高的礼钱让一些困难家庭不堪重负。
在上月召开的全市宣传工作暨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平指出,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问题较为突出,要把树立文明新风放在重要位置,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遏制这一现象,阜阳市正通过建立农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逐渐使新的婚姻风尚成为农村婚俗的主流。
A盖一栋婚房,全家去还债
3月29日中午12时,记者在颍东区口孜镇某村看到,道路两边鲜见低矮破旧的房屋,映入眼帘的皆是三四层的小楼房,一些村民坐在自家的院落里,享受着日光浴。
但这看似幸福的背后,却掩藏着一些“难言之隐”。
在村子东头一栋新建的三层楼房里,记者看到门口张贴着醒目的“喜”字,今年67岁的李大娘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堂屋里,眉头紧皱。屋子里的摆设从使用痕迹上看,大多是新买的,但由于居住的人数少,略显冷清。
经过一番交谈,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李大娘的大儿子刚刚完婚。在一年多前谈婚论嫁时,家住邻村的儿媳家表示,必须要新建一栋婚房加上8万元的彩礼才肯出嫁。
李大娘说,对于儿媳的要求,她也表示理解,因为这在当地再正常不过了。现在村里很多小姑娘都不愿在村里结婚,有的要求必须在市里买房,那动辄上百万一套的房子,对于李大娘一家来说,无异于天价。
但即便是在村里盖一栋新房,也需要三四十万元,对于靠务农生活的李大娘一家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对于农村人来说,儿子娶媳妇可是天大的事。为此,李大娘一家四处借钱,东拼西凑总算把房子盖了起来,把媳妇娶回了家,但一想到身上背负的几十万元债务,只能强颜欢笑。
这不,儿子婚后不久,前来上门讨债的亲朋四邻不断。为早日还清债务,刚过完元宵节,李大娘的老伴便拖着一把老骨头,带着儿子和儿媳到广州打工,留下身体不适的李大娘留守在家。
“哎,现在隔三差五还有上门来要钱的,我只能赔着笑脸好生相劝,这日子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李大娘说,她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早日还清债务,一家人还能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B被陋习裹挟的“甜蜜负担”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类似李大娘的情况在阜阳市农村及城乡接合部并不少见。
“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这种说法并不是戏说。对此现象颇为关注的市政协委员杨柳介绍,目前农村社会不良习俗盛行的表现为结婚彩礼种类多价值攀升,殡葬之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往来礼多礼重,农民不堪重负。
近几年,结婚索要彩礼名目繁多,如见面礼、订婚礼、三节礼、上下车费、改口费,还有三金或五金、婚纱、手表、手机等。
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2年,彩礼流行万里挑一(10001元)、三家一齐发(31800元)、四平八稳(48000元);2013年至2014年则升到顺发(68000元)、发发发(88000元)、十全十美(100000元),这些还不包括房产。
近两年,彩礼更是多出许多新花样:三斤三两(根据人民币重量计算,约合13.6—14.3万元)、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六百张50元,共计18万元),外加一动不动(小轿车和楼房)。阜阳及周边地区有的农村男方家结婚花销需要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些群众反映,父子辛苦数年打工积攒的钱仅够盖(买)房子,其他花费只能靠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借高利贷结婚的个案。
杨柳观察发现,近年来,随礼的钱数也水涨船高,即便是普通的同事关系,最低也要两三百元起步,至于亲朋好友之间,动辄就要上千元。
由于随礼过多过高,礼尚往来陷入了“人情债务”循环,在“还情”时还要继续加码,一般都是100元、200元的往上加,收得多,还得更多,礼金数额也越抬越高,“份子钱”占到一般家庭收入的30%至40%,成了农民的负担。这些不良习俗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阻碍脱贫致富,还会造成家庭生活不和睦,社会不稳定。
新闻推荐
稿件来源:记者何昭宇本报讯(记者何昭宇)近日,在阜阳市卫生计生宣传信息暨健康促进工作会议上,市第二人民医院马怀业被表彰为2017年度全市卫生计生宣传信息与健康促进工作先进个人。马怀业现任市第二人...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