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阳新闻 > 正文

甜水井巷深处 有位常给邻居义务看病的孙医生 他的诊所里,锦旗和感谢信有一堆

来源:颍州晚报 2018-04-20 15:46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在颍泉区中市街道办事处新建社区的甜水井巷里,提到孙常新,街坊邻居都称赞:他家几代人都给大伙做善事。不管有多忙,只要喊一声,孙医生都会上门给看病。

说到孙常新,或许阜城人知道的不是很多,但说起他已故的父亲孙华岳,老阜城人可就不陌生了。孙常新1988年从阜阳卫校毕业后,就跟着父亲一起为街坊邻居推拿。孙华岳去世后,孙常新接过父亲的衣钵,继续为大伙服务。

上门照顾

像老人的儿子一样

说起这些年孙常新做的好事,街坊邻居们都滔滔不绝。

社区退休干部王俊杰说,几年前,颍河居民组有位孤寡老人郭卞氏,年逾9旬,一直独自生活。有一次,老人外出不慎跌倒,卧床不起,只能依靠居民组请的保姆去照顾起居。

得知郭卞氏的情况,孙常新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到了郭卞氏家中。确诊伤情后,他每天按时去给老人义务推拿、打点滴、上药,让老人尽快恢复健康。

但是,因为年龄大了,老人在身体痊愈不久再次跌倒。这次,她伤得更厉害,最终一病不起。临终前,老人紧紧拉住专程赶来的孙常新的手,不断发出微弱的喃喃声。王俊杰弯腰仔细听,老人在反复说:“有孙医生这样的好人跟亲儿子一样照顾,俺这一辈子值了……”

“老人一辈子孤苦,却是带着笑容走的。”王俊杰感慨地说。

免费按摩

宝宝的手脚正常了

提起孙常新的好,甜水井巷的李大爷夫妇(化名)有说不完的话。

去年8月,李大爷家新添了一个外孙。全家没高兴多久,发现宝宝的四肢发育不良,手脚分别是旋转和马蹄内翻畸形。

“这可咋办?”李大爷一家急坏了,带着宝宝四处求医。跑了几家医院,医生看了都是摇头,说没办法。

就在李大爷一家快绝望的时候,有邻居说:咋不去找孙医生看看?

李大爷一家忐忑着,带着宝宝来到孙常新的诊所。

“没事,这种情况很常见。”一番检查后,孙常新的一席话让李大爷一家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孙常新每天免费给宝宝做中医按摩矫正。不到两个月,小宝宝的手脚恢复正常。

义务服务

邻居都拿他当亲人

在甜水井巷开诊所以来,孙常新一直把这些可爱的邻居们看成自己的亲人。

凡是社区的邻居,有个小病小痛的前来求诊,孙常新从来都不收钱。外面的市民来看病,遇到家庭困难的,孙常新也尽量减免费用。锦旗和感谢信,孙常新的诊所里有一堆。

因为常年义务给邻居看病,时间久了,大伙儿总感觉有些过意不去,琢(着咋样才能谢谢好心的孙医生。钱不要,礼不收,后来有人看孙常新为了给病人看病经常加班加点,便隔三差五地把家里做的饭菜端到诊所。

“刚开始,我还婉拒,可邻居们把碗往桌上一放,转身就走。久而久之,我也就习惯了。”孙常新说,这不是简单的一碟菜、一碗饭,而是邻居们的心情啊!

耳濡目染

善举代代传承下去

从刚开始跟父亲学医,到如今,已是孙常新从医的第30个年头。当初青涩的少年,已到知天命之年。孙常新一直恪守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医德”。在他看来,行医不是为了赚钱发财,解除病人的痛苦、为社会多做贡献,才是一名从医者最大的快乐。

孙常新简单地给记者算了一下,每年光是给街坊邻居义务推拿治疗,以及给家庭困难群体减免的医药费,差不多有20万元。耳濡目染,他的儿子如今也在诊所给邻居义务推拿。孙常新希望,将善举一代代传承下去。

颍州晚报记者 任刚 实习生 胡健 文/摄

新闻推荐

留守儿童博物馆里感受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王雪洁通讯员韩明忠4月14日上午,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小游客,他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阜阳的历史文物。这是阜阳爱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阜阳市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的“励志游园·成...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甜水井巷深处 有位常给邻居义务看病的孙医生 他的诊所里,锦旗和感谢信有一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