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何志文 虽然距离午收还有段时间,眼下,颍泉区伍明镇井振农社联合社负责人刘井振已开始筹备秸秆回收事宜。刚刚从安徽农业大学学习归来,他顾不上休息,就忙着组织工人调试秸秆加工机械,为即将到来的正式生产做好准备。
“近两年,在国家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推动下,秸秆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供需市场效益可观,我也决定试一试。”刘井振告诉记者,秸秆深加工可以有效遏制就地焚烧,减少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有意义。
这边刚调试好秸秆加工设备,刘井振又一头扎进田里,查看小麦生长情况。都说干农业很辛苦,一年到头忙不停,可刘井振却不这样认为。
“我目前流转土地36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南瓜、玉米等作物。虽然种植面积较大,但如果讲究科学方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管种也可以很轻松。”刘井振介绍,他现在拥有从种到收各类农机设备50余台套。近两年,发现人工“一喷三防”费时费力,他用上了无人机飞防作业。午收期间的连续阴雨天气,给粮食晾晒带来了影响,他就投资建起了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300吨,彻底解决了粮食晾晒的后顾之忧。
别看刘井振说起农业生产头头是道,就在几年前,他还在从事蔬菜贸易生意,后来看到现代农业前景广阔,于2015年返乡创业,成立井振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刘井振又与另外几家合作社成立农社联合社,组团发展。经过几年发展,联合社共托管伍明镇境内土地1.2万亩,其中种植订单式小麦1万多亩,南瓜、豆角、芹菜等设施蔬菜千余亩。由于品质好,蔬菜产品直供阜城几家大型商超,很受市场欢迎。
尽管年纪轻轻,从事现代农业的时间也不长,可刘井振经过潜心钻研,已深谙其中之道:订单式生产、科学田管、先进的农机做后盾,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现在正在建设井振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利用3年时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刘井振表示,在他的计划中,将采用“筑巢引凤”的方法,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充实产业园的种植品类。同时,还要保障入园农产品品质,选择优质品种,如入驻产业园的南瓜种植基地已获得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只有农产品安全优质,企业才能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走得更远。”
新闻推荐
90后小伙小张刚刚结婚没两年,就开始为还未出生的孩子发愁了:将来孩子的教育、入学、就业乃至婚姻大事,都开始在小两口的规划中渐渐有了轮廓。最急迫的一点,就是父母多次透露出抱孙甚至抱二孙的愿望,这...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