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阳新闻 > 正文

上海知青的阜阳情

来源:阜阳日报 2018-05-20 15:43   https://www.yybnet.net/

福东轩 5月的阜阳,地绿天蓝,百花争妍,大地披上锦裳。

5月12日,上海下放原阜阳县王古同公社的13名老知青,怀着对阜阳发展的关心,对第二故乡的眷恋,对父老乡亲的思念,相约从上海、广州、马鞍山等地回到阜阳,来到他们朝思暮想的颍东区新乌江镇(原王古同公社),追寻沉淀四五十年的知青岁月,看望他们时常牵挂的乡里乡亲,感受阜阳发生的巨大变化。

前一天,老知青们参观了城南新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阜阳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与我五年前来看的相比,又有很大的变化!”一上车,老知青林元和就谈起他这次回来的感受。林元和是“老阜阳人”了,他在阜阳插队2年,工作20年,曾担任原县级阜阳市委书记。他在广州工作期间隔几年就回来一次,对阜阳的发展历程了如指掌,对阜阳这方热土充满感情。参观车辆经过淮河路、沙河路、一道河路和刚通车的京九路,老知青们一路上看着、问着、感叹着,“阜阳城市规划大气,马路宽阔,绿化搞得好,卫生也好。”“怎么也没想到阜阳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当车子行驶在向阳路颍河大桥,陪同人员指着西北方向说,“你们还记得三角洲、颍河闸吗?就在那里。”老知青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接起了话茬:“闸上的路很窄,经常堵车,当年可是去河东的唯一通道呢!”“对!过了闸不远就是烟厂。”“烟厂在哪?”大家都关注地往外看,思绪仿佛回到了四五十年前。

说话间,车子在和谐路右转,下穿京九、阜淮、阜六铁路,来到颍东新城区。车子在岳家湖公园穿行游览一周,放眼望去,塔吊林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现代化新城的雏形已经初现。“过去铁路以东只有肉联厂,真没有想到现在阜阳城市框架拉得这么大!”老知青们禁不住啧啧称赞,他们为阜阳的快速发展由衷地感到高兴。

有几个老知青40多年来第一次回到阜阳,这次回来想多看一些地方,他们想得很周全,连到新乌江的路线都是事先商量好的。当年,他们到阜阳常走的是阜展路,沿途的几个集镇,老庙、枣庄、正午都成了他们的牵挂,所以,大家一致建议走阜展路。遗憾的是,阜展路正在改扩建,路况很差,经过沟通,选择了从北边的苏沟路绕行。苏沟路是颍东区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一条绿道,两旁树木葱茏,繁花似锦,麦香飘逸,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远处高大乔木掩映下的村庄,留在知青脑海中的土坯房早已不见踪影,一座座小洋楼鳞次栉比,建筑风格各异,展示着农村的巨变和农民的富庶。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庄、麦田,老知青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谈笑声中,仅一会儿工夫,便来到枣庄集。“看,枣庄到了!”“哇!枣庄,不是那个样子了!”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要把现在的枣庄和记忆中的枣庄详细作个比较。

车子停在老庙粮站大门口,这是他们此行光顾的第一个目的地。1969年1月,他们年龄大多十七八岁,第一次远离家乡,从大上海坐火车先到蚌埠,然后转汽车一直坐到老庙粮站门口,这是他们踏上阜阳大地落脚的第一个地方。据说那年冬天气候异常寒冷,他们又累又冷又饿,下了车公社安排就在粮站里吃饭。每人一碗牛肉细粉汤、一个馍,吃得老香呀!现在仍记忆犹新,终生难忘。吃过饭,王古同公社派几个庄的社员用架子车把他们分别接到“家”。老庙粮站就这样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记忆里,所以这次回来一定要先看看它。下了车,老知青们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欢呼雀跃,不停地拍照留念。

车子来到新乌江地界,老知青们不停地向远处张望,寻找自己插队的村庄,但是当年熟悉的标识已不复存在。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是老知青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他们一直情系王古同,关心这里的发展,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几年前,他们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捐资建了一幢综合楼,当地人亲切地叫它“知青楼”。墙体铜牌上镌刻着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铭记着他们的功德。他们来到“知青楼”、教学楼前合影留念,拉起了“上山下乡50年,回看阜阳新变化”“不忘初心路,记住乡愁情”的红条幅,突出了他们此行的主旨。然后,他们又亲手在校园里栽种了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在树下立起“岁月峥嵘,青春无悔”的牌匾。49年前,这批正值芳华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召唤,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憧憬,不远千里来到当年贫穷落后的阜阳,把青春、汗水和智慧奉献在这里,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亲如家人,“知青楼”、银杏树,寄托着他们对这方热土的深情。他们的情感之根,已经深深地扎在这片培养他们的土地上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听说上海知青回来了,郝庄的男女老少一下子沸腾起来,像迎接久违的家人一样,老早就站在村口等候。林元和等三位在郝庄插队的老知青一一与乡亲们紧紧握手,像当年一样喊着乳名、外号,亲热极了。千言万语都一下涌到嘴边,一时间说不完的话,叙不尽的情。知青们感恩乡亲,“谁家做了好吃的,首先要送一些给我们几个尝尝”。乡亲们也记住知青的好,“元和,那年我孩子没有奶吃,差点饿死,是你送给我十斤全国流通粮票,救了他的命”,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哽咽着说。有人介绍说,林元和特别关心郝庄孩子的上学,他主动包下了这个庄所有孩子的学费,直到大学毕业。知青们和郝庄的乡亲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然后,他们一起来到郝庄老宅,寻找当年居住的旧址,土坯房早已推倒,变成了瓦房,大口井已经填平,人们用上了自来水。但是,庄前那个当年逮鱼捉虾的小河还在,乡风乡情犹如当初,历久弥深。村庄、小河、老井、大田,更有那郝庄58位亲人,那一大筐也装不完的在一起劳动生活的故事,是三位知青深藏的记忆,魂牵梦绕的情愫!

离开郝庄,知青们又来到马庄、王庄,这是另外几位知青插队的地方,他们和乡亲们见面的场景一样令人感动。手相握、心相通、情相亲,几位女知青流下了热泪,这是思念的泪!高兴的泪!感恩的泪!

难忘青葱岁月!难忘插队经历!难忘这方热土!难忘乡亲乡情!

祝福乡亲安康!祝福乡村振兴!祝福阜阳崛起!上海知青、阜阳乡亲,永远一家亲!

新闻推荐

非机动车道隔离桩是去是留? 交警部门:交通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后期将充分听取社会意见

近期,市民发现阜城部分街头的非机动车道上安装了不少隔离桩,以防止机动车辆驶入非机动车道。对此,社会各界意见不一。市交警...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法国专家阜阳传技2018-05-19 10:36
猜你喜欢:
评论:(上海知青的阜阳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