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以校为家育桃李

来源:阜阳日报 2013-08-29 11:05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高楠 通讯员 范明辉

不到50,已经满头白发,他在很多人眼里是个“老抠”,因为作为一个农村教师,他有太多舍不得。多年来,他舍不得把闲暇时间放在家里,虽然帮家里打理一段时间的生意就能挣出他一年的工资,因为,他还要给学生补课、去家访,晚上看学生们睡觉;他更见不得他的学生有任何短板,为此,他成了学校唯一一个同时带高低年级、多学科课程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成长,他甚至还给每个学生建立了“人物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他就是颍上八里河镇东十八里铺中学的李万春老师。

天天和学生在一起

日前,记者见到李万春时,他正躺在办公室地面的凉席上休息。尽管是暑期,但李万春还是愿意把时间打发在学校——备备课、研究研究学生的情况。“以校为家,能做到像李老师这种程度的,真没有几个。”颍上县八里河镇东十八里铺中学校长潘敬鹏感慨地说,这几年来,老李就像把自己“钉”在学生堆里一样。

2005年的一天晚上,正在查寝的李万春,听说有个班级的一名学生深夜未归,便着急地到校外去寻找。很快,李万春发现这名“失踪“的学生,正在校外的一处饭馆里喝酒。李万春便上前对该学生进行说教,但由于阻挠了饭馆的生意,老板当时便要出手揍他。

“打我倒是不怕,那时候,我最担心的是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学生哪还能学好啊。”李万春回忆说,从那时候开始,他便决定:自己搬到寝室和学生一起住,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促使学生克服一些不良习惯。

李万春在学生宿舍“安家”的举动,给班里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不过通过与学生的进一步接触,他也发现,要想让学生都能全面成长,还需要“对方抓药”。

“一个班有那么多人,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用统一的方法教育,效果有限。”于是,李万春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开始一点点整理每个学生的“档案”,从崇拜什么明星到哪门课成绩最差……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李万春甚至有好长时间是在课堂上办公,和学生一起听课、一起思考。

有了详细的“药方”,李万春便开始照方“抓药”:学习上由自己和其他老师指导,学生品德方面的成长,就通过自己一遍遍的家访来实现。

“这么多年了,只要他没给学生补课,又不在学校,那他多半是去家访了。”潘敬鹏说,有的学生家甚至都不在颍上,但老李还是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地跑,而且是自带干粮,从不在学生家吃一顿饭。潘敬鹏告诉记者,他和学校的不少老师,都多次见到李万春在家访回来的路上“边骑车边啃馒头”的场景。

讲台没有下课铃

1998年,李万春被调入东十八里铺中学任教。可不久,身兼数学老师和9年级班主任的李万春,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在一次考试中,他所在的班级竟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不及格,而且,不止是一门学科出现这种情况。眼看学生就要参加升学考试,焦急的李万春当即决定——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由自己给学生免费“开小灶”。但很快,麻烦又来了——虽然时间自己能抽出来,但是要他一个人补好几门课,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我当时只教数学,虽然物理、化学也懂,但和专业的老师比,毕竟还差一点。”李万春说,为了给自己的学生补齐学科短板,从2003年开始,他便在教学之余,修习化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的本科课程,至今,仅通过自学考试,他已经拿到了化学等多门课程的本科文凭。

尽管通过每周末的“小灶”,李万春班里的学生在当年中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但农村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实,仍然在他心头落下了“病根”。

“不少学生,基础没打好,等到了最后再冲刺就晚了。”李万春说,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03年,他主动向学校申请,在担任9年级老师的同时,再带一两个7年级班的数学等课程。而这一带,就是近10年。潘敬鹏告诉记者,目前,李万春兼带了数理化3门课程,而授课的对象,也横跨了7至9年级。

“基本上是,数理化,哪科教师紧缺,他就顶上哪科。”潘敬鹏开玩笑说,在学校,唯独李万春的课“从不下课”。“这门课结束了,还有下一门,这个班上完了,就去别的班,周一至周五上完了,周末还要上。”

学生成绩提高了儿子成绩下降了

   “别看老李带的课多,但他教出的成绩那也是没得说。”潘敬鹏告诉记者,多年来,李万春所带班级的单科成绩,都走在全县前列,而他带的毕业班,更是全县同类学校的一面“旗帜”,甚至超过了全县一半以上的中心校毕业班。现在,很多从外校转过来的学生家长,都点名要让李老师教。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看不得一个学生落下的老师,却没有“教好”自己的儿子。李万春的同事告诉记者,李万春的儿子,就在今年的高考中落榜了。

“他把太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身上了。”潘敬鹏告诉记者,多年来,别说给儿子辅导功课,老李就连好好在家待上一天的时间,也是寥寥无几。

“我儿子考不上还可以再来一年,可我还有几十个要考高中的学生呢,他们能都再来一年吗?”李万春说,虽然对儿子落榜有些遗憾,但对未抽出时间给儿子辅导,从不后悔。“咱是个老师,不图别的,只要学生都能学好,我觉得比啥都强。”

新闻推荐

忙碌的急诊室

本报记者 关加加 郭海洋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双集茶香韵味新2013-09-26 21:18
评论:(以校为家育桃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