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市场“用工荒”,似乎只是“城里人”会遇到的难题,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一些农村乡镇,也出现了保姆“用工荒”现象。
找个保姆还真难
“一天三顿饭,干完活就走,每月1000块钱,还找不到人吗?”这半年来,颍上县半岗镇中心米厂的姜子成一直在为找保姆的事发愁。一家六口人,吃住都在米厂里。忙的时候,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想找个保姆帮忙做饭,却发现这个事办起来还真难。
水稻成熟了,米厂将进入加工旺季。看着南方的订单纷纷发来,姜子成担心的不是完不成加工任务,而是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米厂一般都是夜间生产,每条生产线都要有人看,夜里干活,白天睡觉,几乎成了姜子成等人秋冬两季的生活常态。
之前一直是由母亲做饭,这段时间,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照看两个孩子都有点儿吃力,洗衣做饭这些活更让她招架不住。想请个保姆,减轻一点母亲的负担,没想到托了好几个亲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保姆总是干不长
小镇上的另外一家米厂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孙苏是建永米业的负责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家务却搞得一团糟。一家12口人吃饭,单是做饭一项就忙坏好几个人。孙苏的米厂每天的加工量一般在80吨左右,进入秋冬两季,每天至少要加工100吨。3个儿子每天晚上都要熬通宵,媳妇要带孩子,吃饭问题越来越难解决。
“以前都是两个儿媳妇做饭,一顿饭好几个菜,一点都不担心吃饭的事。这几年,添了3个孙子,儿媳妇的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十几口人买着吃,开销确实不小,一个月5000块钱不够买菜的。”后来,孙苏请了一个人做饭,一个月开1500元工资,“一个人做饭十几个人吃,保姆累得够呛。有两个干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走了,这一个刚来3天,不知道能不能待住。”孙苏无奈地说。保姆一走,一家人饥一顿饱一顿,想好好吃顿饭都难。
想方设法留保姆
相对来说,小镇上做服装生意的张家庆要幸运得多,他请的保姆不但能带孩子做饭,逢集还能帮他卖衣服鞋子。除了农忙的时候请几天假,关键时刻用处还是很大的。
张家庆说:“进入农历十月,服装和鞋帽生意就慢慢好起来了,五六十平方米的店面,3个人都看不过来。你要买裤子,他要试鞋,一忙起来,上午半天连坐板凳的空都没有。请个保姆来带孩子,没想到她还能帮着做生意,真是意外之喜。听说旁边的邻居想把她挖走,我可不打算放她走。加工资、带小孩来上学,这些事都好说。”
谁还在家当保姆
“现在出去打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谁还在家当保姆?饭做得可口还好,要是做得不好,还要看人家脸色,这种活没几个人愿意干。”采访过程中,一位中年妇女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半岗镇上的8家大型米厂多为家族企业,十几口人吃住在米厂的现象在当地很常见。这些年,当地很多人外出务工挣了不少钱,而当保姆工资低,还常常被人瞧不起。小镇对保姆的需求没有大城市高,但愿意当保姆的人却比大城市少。除了收入低、工作忙等因素,社会地位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谁家请了保姆,活干得怎么样,一条街的人都知道。
工资收入低、观念落后、劳动强度高等因素,制约着农村保姆市场的发展。
新闻推荐
总数达370家,两年净增66家,表明农业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