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空气里/蒲公英在燃烧着火焰/躬耕潜行的真谛/谁的梦里/向日葵绽开了笑脸
——杨飞
本报通讯员 程力
四年前,杨飞放弃了西北大学的读研机会,选择回到自己的老家,在偏远的颍上县黄坝乡朱庙小学做一名特岗教师。转眼间,杨飞已从当年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了有责任的青年教师。
杨飞说,这里虽没有娇艳鲜花,他却拥有满园的桃李芬芳;没有优越的条件,他却赢得尊重和赞赏;没有金钱,他却拥有孩子们心灵的阳光。
遵从父愿弃学从教
“一个懂外语,过六级大学生教什么小学,光靠那点工资,今后如何养家糊口?”直到现在,杨飞清楚记得,当他决定做一名特岗教师时,有母亲的唠叨和亲朋好友的劝说。
2009年杨飞大四,经过考研复习准备,杨飞终于在四月的一天接到了西北大学硕士生复试的电话。但喜悦并不能挡住噩耗的脚步。
“父亲被查出得了癌症。”接下来的日子,杨飞带着父亲辗转省内各大肿瘤医院治病。杨飞的叔叔和爷爷都是教师,病危的父亲也希望儿子能在毕业这一年里当个老师,他才安心。
“我放弃了读研,开始转考特岗教师。”后来杨飞以全县小学英语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颍上县黄坝乡特岗老师。
家乡教书育人
杨飞至今清楚记得,当年第一次到学校看到的情景:院内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杂草野花已经疯狂地吞噬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两栋年久失修的平房矗立在校园内。
学校的条件差,“没有住处,没有床,连吃的水也有点臭。”校园没有水泥路,没有篮球场,对于爱打篮球的杨飞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学校仅有的一台老式电脑没有联网,电视也没有天线。”“当时我还是挺失望的。”因为这与杨飞的大学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我开始犹豫了。”想临阵脱逃,杨飞不是没有想过。
杨飞被分到颍上县黄坝乡朱庙小学,整个学校只有6位老师,其中3位也已面临退休。“学校老师少,老师都是包班上课,也就是说每个老师几乎都要把一天6节课全部上满。”
“当时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挽留,希望我能留下来。”杨飞说,“他们需要我,我不能一走了之。”
学校领导体贴的服务和学生们期待的目光,使杨飞下决心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师生爱在心间
在杨飞所在的朱庙小学,只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1个班,学生80%都是留守儿童。“在这里,爱比传道授业更重要。”
记得上班时,因为老师较少,杨飞除了教英语,还教两个班,另外兼带音乐课。有一次杨飞教同学们唱儿歌《妈妈的吻》,之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
同学们都在认真打草稿时,班上一位叫石家西的学生站起来问杨飞:“老师,能否不写呀?”
杨飞很疑惑,“为什么不写?”杨飞问道,这个学生低下了头,没有说话。旁边一位同学说:“他没有妈妈,她妈生下他难产死了!”
听到这些,杨飞的心突然沉了一下,“家西,你现在和谁一起生活?”“俺大妈。”他回答道。“那行,现在你大妈就是你的亲妈妈了,你就把她当作你的妈妈写吧!”杨飞拿出纸巾,帮他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在这里,他们更需要爱和关心。”四年间,与学生相处,杨飞爱着孩子,孩子也同样爱他。
如今,杨飞带过的很多孩子已经踏进中学的校园,但平时周末都还会来学校找老师聊天儿。“我觉得自己有时候像他们的父亲,有时候又像他们的哥哥。”杨飞说。
杨飞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欣慰。”
新闻推荐
记市人大代表、颍上县谢桥镇新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夏怀忠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