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乡村老太热心肠

来源:阜阳日报 2013-12-02 10:4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在颍上县半岗镇余郢村,71岁的余红秀是位爱管闲事的老人,东家有苦她要救,西家有难她要帮。虽然已年逾古稀,儿女又常年不在身边,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为身边的人排忧解难,在淮河岸边的偏远乡村传递着一种淳朴和善良的力量。

一天都闲不住

   这段时间,村里人都在加工红芋淀粉,余红秀又忙碌起来了。今天帮这家刨红芋,明天帮那家过滤淀粉,哪天都有活干。

余红秀和老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些年一直在上海打工,最小的孙子去年也考上了大学。由于孩子们常年在外,家里的十多亩地都让亲戚种了。她老伴曾经在乡镇兽医站工作,每月的退休金已足够老两口生活。可余红秀就是闲不住,一年到头比种十几亩庄稼还要忙活。

“天一亮,她就起来打水做饭,除了吃饭睡觉的时候在家,平时都见不到她。”余红秀的老伴说。

“前些天刚收了红芋,家家户户都在(淀粉,她就帮我们洗红芋。外面风大,井里的水打上来还温乎的,一会就冰凉,她一洗就是半天,连口水都不喝。”邻居王德全说。

在邻居们眼中,71岁的余红秀干活利索,心又细。午忙季节晒粮食,只要摊在门口就行了;不用说,她都会在旁边看着牲口,还时常帮着翻晒。

百岁老人的好邻居

   “康赵氏活着的时候,她就经常来送饭。要是没这个好邻居,她也活不到103岁。”邻居李守兰说。

康赵氏和余红秀是邻居,两家只隔一堵三尺高的泥巴墙。十多年前,康赵氏还能自己下厨做饭,缺油少盐的时候,都是余红秀从集镇上给她捎带一点回来。

最近几年,老人身体欠佳,一日三餐都靠大儿子送饭。老人的大儿子已经79岁高龄,住得又远,送饭的时候,早一顿晚一顿,赶不上点。上了岁数的人容易饿,要是哪顿饭送晚了,这位百岁老人都要在屋里喊。只要听到叫喊声,余红秀自己不吃,也要给老人盛一碗送过去。

“我就不能听老年人喊饿,现在年成好了,都有吃有喝的,哪能让老年人在那儿饿着呢。”余红秀说。

每次做好吃的,余红秀都提前给老人盛一碗送过去。只要烧开水,她都要给老人灌一瓶。去年秋天,康赵氏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村里人都知道,这些年多亏余红秀的关心照料,康赵氏老人才能如此高寿。

邻居们说,余红秀公婆还在世的时候,她就是一个孝顺的好媳妇。每次饭做好了,都是先给公公婆婆捞稠的,自己喝稀的。他的公公说过,余红秀把我碗里盛的都是肉,自己碗里就一口汤,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吃不饱哪有力气干活。

善良是一种本能

   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只有过年才能回来。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既要种地,又要带孩子,和余红秀比起来,自然要忙得多。入冬以来,降温比较明显,老人们都在为孩子准备棉衣。

晚饭过后,余红秀先是烧一锅热水给老伴洗脚,自己却并不着急睡觉。她从尼龙袋里掏出一大团棉花摊在床上,开始做小孩棉衣。附近的一位邻居立冬那天刚添了一个孙子,这位邻居早年丧妻,儿媳妇是外地人,不会做棉袄。这时候,他想到了余红秀,就托她帮着做两件。

“邻居遇到难处,咱不能眼看着不管,自己做的棉袄暖和,只要邻居们需要,这点小活算啥。要不是我的眼花了,连夜就能缝出来。晚上先把袄膛子准备好,明天早上再缝。”余红秀说。

新闻推荐

放假安排新变化 避免上班“连轴转”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记者夜访砂石车2013-12-13 10:44
猜你喜欢:
评论:(乡村老太热心肠)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