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翔
记者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华业钢结构有限公司看到汪军时,他刚刚从车间回来,脸上挂着笑容:“今年收入还不错,过段时间回家,让父母也高兴高兴。”
汪军是颍上县垂岗乡东四十铺村人,1997年开始外出打工。从最底层做起,到现在备受公司重视,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刚到宁波的那两年,每天才18块钱的工资,住的是租来的牛棚。”汪军告诉记者,当时房子没有自来水,自己端着盆到公共场合到处找漏水的自来水管道。“接满一盆得两三个小时,这些水烧好后都是用来喝的,洗衣服就到附近的小河里。”
现在,他已是企业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几百元涨到6千元,妻子也在同一家企业务工。“公司现在有六七百名阜阳人,光我介绍来的就有十多个。走到哪都不忘咱是阜阳人,阜阳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汪军说。
“在宁波务工的农民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阜阳人。一座座高楼的拔地而起、一条条高架桥的横空出世、一条条地铁的顺利通车,都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市政府驻宁波招商办负责人说。
2001年9月1日,由颍上人李伟创办的建成学校在宁波市镇海区正式招生,这是该区第一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刚开始办学时,很多家长都持怀疑的态度,担心遇到骗子学校,多数选择了观望。开学前报名的有好几百人,等到最后来了200多名学生。”李伟向记者展示了建校之初的老照片,由于没有经验,第一天开学时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家长和孩子们都是在雨中参加开学典礼的。
经过多年发展,建成学校已经成为镇海区规模最大的民办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目前拥有26个班级、在校学生1308人,并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2012年该校还被评定为镇海区四星级学校,通过了浙江省三类标准化学校验收。“从创办之初到如今学校规模越来越大,我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方便家乡和外地务工人员子女上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李伟说。
记者近日到浙江省宁波市参加“接您回家”活动时,见到了许多在当地发展的阜阳人,他们在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时刻关心家乡的发展,希望能返乡创业。
“咱阜阳专门开展了接农民工回家的活动,市领导千里迢迢地跑过来嘘寒问暖,谁能做到?”汪军说,今年过年回家,他打算好好考察一下家乡的环境,准备在家乡办个焊接加工厂。
“近几年,阜阳市鼓励支持‘凤还巢\’,现在正是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的好时候。”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说,阜阳市出台了包括财政支持、市场准入、税费减免、信贷支持、就业扶持、公共服务在内的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创业贷款贴息,“将来,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老乡,会回来和我们一道,共建美好阜阳。”
听了家乡人的介绍,许多在宁波打工的农民工表示,春节回家将多走走看看,如有合适的工作,年后就不出去了。
新闻推荐
城北M水系 民生工程颍上一中 美好乡村渔民村 滨河公园雪景 5A景区八里河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省、全市经济工...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