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城楼市置业主力军中,不少是为结婚成家购房的刚需族。
“跟我一个年龄段的同学,几年前就有了自己的房子。大学毕业七年时间,儿子也四岁了,总不能租一辈子房子吧!”这段时间,阜南二中的王伟老师决定去办按揭手续。一年前,他在阜南银达·城市花园小区定了一套房子,一直没办购房手续,被销售顾问催了无数次,这次真的不想再拖了。
刚需购房 买的是一份安定
王伟是颍上县迪沟镇人,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过两年。2008年,他和爱人曹春梅同时考上了阜南县农村中学的在编教师。
“刚来阜南上班时,一个月工资才一千二百块钱,连看病都不够。”2007年,王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瘤,短短两年间,光治疗费就花了十五六万元。他说:“那几年,只顾着保命,病好了以后又急着攒钱还债,接着又添了小孩,买房的事就耽误了。”
“前些年,我们还没有买房子的打算。只是最近两年,单位的好多同事都在阜南县城买房子。跟人家比起来,就觉得差一大截。”王伟的妻子曹春梅说,由于他们在颍上老家有一套商住两用房,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家住一段时间。在阜南无亲无故,花几十万元在阜南买房子,总觉得有些不划算。
2008年前后,十多万元就能在阜南县城买一套百平方米的房子。到2012年底,房价飙升到每平方米5000元上下。这给一直打算买房的夫妻俩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工作调动 为爱安家
2011年,王伟参加阜南县教育局选调教师考试,以总分第七名的成绩被阜南二中录用。而曹春梅则因考试失利继续留在黄岗镇中心学校任教。由于两岁半的儿子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在阜南安家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刚到阜南县城半年就先后搬了三次家,除了上班,好像每天都在租房子,一点家的感觉都没有。”曹春梅说。
为了买一套合适的房子,夫妻俩几乎逛遍了阜南所有的在售小区。有时候,他们也关注城区范围内位置较好的二手房,看了一年时间,可谓眼花缭乱。
“房价在一天天涨,现在买不起,过几年更买不起;位置好的价格高,价格低的位置又偏。没想到,买套房子这么麻烦。”王伟说。
那段时间,王伟除了要干好学校的工作外,还要到周边的私立学校代课,每个周末还要到两个学生家里做家教,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十点以后才能回家休息。
一年前,他们终于决定在政务新区的银达·城市花园小区买一套小户型的多层住宅。“当时,相中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三楼,单价是4800元/平方米。除了申请25万元公积金按揭贷款外,我们还要交28万元首付款。”王伟说。
去年底,他们只有8万块钱存款。为了凑齐首付款,夫妻俩几乎借遍了所有亲戚。
按揭还贷 压力更大
“前几年,我们都在攒钱买房子,连双袜子都舍不得买。马上就要还房贷了,日常开销还要紧一点。”王伟说。
王伟每月工资是2300元,除去还房贷还能剩下五六百元。儿子上幼儿园需要学费和糕点费,一家人还要吃饭穿衣;妻子曹春梅的工资主要用来还亲戚欠款,一般情况下不能挪用。
由于阜南县教育系统每半年扣一次公积金,对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每年有两个月到卡的工资只有一两百元。
“一到扣公积金的时候,家里甚至就无米下锅了,向同事借钱,又觉得没面子。过日子,总不能一直借钱花啊。”曹春梅说。
这些年,迫于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王伟不得不四处兼职代课,补贴家用。“除了孩子的开销,我们俩很少花钱。如果不早点还债,时间久了亲戚们都有意见,毕竟现在攒点钱不容易。”曹春梅说。
由于他们买的房子明年底才交付使用,在新房交付前的这段时间,一家人还要挤在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生活。夫妻俩对新房子既充满了期待,又倍感压力。也许,只有等到工资翻番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轻松一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