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人眼中,生态和经济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但颍上县以其实践证明,“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个冬天,发生在中东部大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对民众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等关于雾霾的吐槽。而记者在颍上县采访时,接触到的干部群众却无不为自己身边的环境感到自豪,一些来到颍上的客商也为这里的生态环境所折服,最终选择落地。更不用说生态旅游产业了,在促进生态保护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而且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颍上的实践来看,生态建设要持续下去,也必须有经济效益的支撑。如果单纯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让投入见不到效益,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就会受影响,生态建设就难以持久。
长远来看,在生态成为大家越来越重视的资源下,哪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环境容量大,哪个地方对生产力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就强,发展的潜力就大。让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让生态越来越好、群众越来越富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穆可亮/摄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