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南照淮河公路大桥。
近日,记者搭乘一艘货船从颍上县五桥下游出发,经颍河、淮河部分河段游览了颍河入淮口——沫河口、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并穿过南照淮河大桥、阜六铁路桥和济广高速公路桥,乘船而行感受淮河两岸的美丽风光。
颍淮交汇航运忙
提起沫河口这个地名,相信不少阜阳籍沿淮的群众会感觉很熟悉,这里是淮河最大一条支流——颍河汇入淮河的地方,也是颍上、寿县、霍邱三县水路交通的枢纽。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淮河中游的交通要塞,南方的稻米、茶叶、丝绸,北方的粮食、棉花、生猪水上运输都要从这里经过,然后才能到达下游因河而兴的重要商埠。
最近一段时间,沫河口这个地名频繁见诸报端,主要是因颍上闸通行能力有限,大量运输砂石的船舶滞留在了这片较为开阔的水域。打开卫星地图或是翻看航拍画册,不难发现,两条河流的水体颜色竟然有着如此大的差别。泛着深绿的颍河在沫河口这个地方流入了黄澄澄的淮河,在水流交汇处,总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慢慢地被宽阔的淮河河面所侵蚀。船家告诉记者,颍河河道不允许采砂,上游水土保持很好,河水看起来就非常清。而淮河两岸的滩地上一直有人在采砂,在淘沙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泥浆,河水自然就显得浑浊。
在两个交汇处的虎口型滩地上,一块绿色的路牌上清晰标注着这里距离颍上45公里,距离凤台42公里,距离最近的正阳关只有2公里。俗话说,“七十二水归正阳”,从桐柏山发源的涓涓细流在千里之外的正阳关汇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滋润着中下游的万顷良田,也为蚌埠、淮南、合肥等城市提供着优质的水源。
淮河截留成枢纽
沿淮河逆流而上,两岸都是一望无际的河滩地。正在扬花的小麦是这里的主角,只有几丛野生的芦苇在滩地四周随风起伏。上行约25公里,就到了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这里地处颍上县和霍邱县交界处,也是淮河中游与上游的过渡地带,它的上游地形是两岗夹一洼,可滞留大量洪水。
资料记载,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毛主席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中央人民政府随即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同年成立了治淮委员会,实施淮河综合治理,从此拉开了新中国治淮的序幕。1954年淮河特大洪水后,水利部开始拟订《淮河流域初步规划》,计划在淮河上游建造一个洪水控制工程。1957年,淮委就选定在淮河中游正阳关以西建设集灌溉和防洪效益于一体的临淮岗水库。1958年8月,国务院同意修建临淮岗水库。由于经济困难,临淮岗工程只完成姜家湖大坝、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船闸及上下游引河等工程,40多年来一直没有发挥效益。2001年12月,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正式开工,2007年全面竣工,并配套建设了治淮丰碑广场、田园度假村、淮河风情园、农民公园等点。2009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1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由主坝、南北副坝、引河、船闸、进泄洪闸组成,堪称淮河上的“三峡工程”和“小浪底”。主坝是整个景区的核心,这里有城西湖船闸、临淮岗船闸、12孔深孔闸、49孔浅孔闸和14孔姜唐湖进洪闸等五座大型建筑物,如一线串珠、长虹卧波,蔚为壮观。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淮河干流正阳关以上的洪水得到有效控制,两岗夹一洼的地形也形成了一个片数万公顷的湿地,如同一个天然湖泊。
南照三桥跨淮河
从临淮岗继续上行约35公里,就到了润河与淮河交汇处的南照镇。南照古称水台、漕口,相传楚平王曾经在此筑台,以观竞渡。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阜阳市最大的黄沙交易市场,105国道南照淮河公路大桥、阜六铁路桥和济广高速公路桥也让这里交通优势凸显。
每次乘车从南照镇经过,都要穿越南照镇的三座大桥,由于堤坝上的防汛通道距离桥面只有2.2米,自然要小心谨慎、减速通过。第一次乘船从大桥下通过,心中既兴奋又有一种别样的感受,尤其是轮船缓缓驶向这座横跨淮河的公路桥时,内心就会涌起一种对现代桥梁建筑技术的赞叹。15年来,南照淮河公路大桥先后迎来了济广高速公路桥和阜六铁路桥的建设,它们如同三个亲密的兄弟,承载着南北物质以及人员往来的重要任务。
相较于南照淮河公路大桥而言,另外两座桥的距离更加接近,由于建设时间不同,阜六铁路桥紧紧依偎着济广高速公路桥,直线距离不足两米。就是这种依靠,缩短了阜阳、六安两地的直线距离,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立成实习生党梦迪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