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阳市城市和农村地区,有这样一个中年群体,他们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或求学,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种类型的空巢可能只有几年时间,也可能一直持续到老年。这些面临中年空巢的市民生活境况如何,平时又怎样应对较为孤独的生活状态?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四种类型的中年空巢家庭。
下班路上犯迷糊
儿子考上大学,女儿远嫁湖北,习惯了一家人热热闹闹过日子的陈玉华,最近一年总觉得自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下班回家,不是走过了自家的巷口,就是撞上路边的电动三轮车,没少磕磕绊绊的。
今年48岁的陈玉华是颍上县油厂的下岗职工。企业破产后,她和丈夫一起来到詹家岗附近的工业园区打零工,生活过得有些艰难。“那时候,我们家每月的收入只有五六百块钱,两个孩子当时都在上小学。”陈玉华告诉记者,她家在县城东关下溜粮站附近,从单位购买的三间房改房由于地势低洼,每次下暴雨屋里都要进水。尽管生活非常艰苦,可她却从来没有失去希望,反倒觉得生活很有奔头。
“去年下半年,我骑车回家,有好几次过了回家的路口还迷迷糊糊地往前骑,脑子里乱得像一锅粥。”陈玉华说,有时候见到车也不知道躲,膝盖上摔的淤青好几个月都消不了。直到孩子们春节前回家过年,她的状态才有所好转。不过,跟前些年比起来,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有些孤独。
希望孩子不再回农村
三亩黄梨,五亩庄稼,一年的收入勉强够维持一个农村大学生的所有开销。马上就要放暑假了,阜南县苗集镇前进村农户沈士军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回来过暑假,一方面又担心他今后可能会回到农村工作。
“农村人靠天吃饭,供一个大学生出来不容易,谁都不想让他回农村工作。”今年43岁的沈士军告诉记者,2012年儿子考上安徽师范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就成了家里最大的一项开支。下学期儿子就要读大四了,毕业季也正在一天天临近,他希望儿子至少能够在阜南这样的县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千万不能回到农村。
“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外地打工,挣了钱要么盖房子,要么娶媳妇,投向子女教育的并不多。”沈士军说,他所在的村民组只有他一家有大学生,当然,也就数他家的日子过得最紧巴。在农村,吃饭穿衣盖房子是大事,他不奢望儿女们今后都在身边,只盼着他们都有个好的前程。
隔一个月去一次上海
家住阜城清河巷防疫站家属院附近的赵军是新华书店的一名中层干部,今年56岁。他的独生女儿硕士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平时工作很忙,特别是结婚生子以后,一年难得回来一趟。
“小外孙刚满两岁,女儿女婿都忙,这两年都是老伴和亲家母两个人轮流照顾。”赵军告诉记者,从女儿考上华东政法大学开始,他和老伴就过上了中年空巢的生活。后来,女儿又到美国读了法学硕士,整整三年都没有回过家。硕士毕业后,女儿选择留在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职业律师,接着又在当地成了家。整整有十年间,都是他和老伴两个人在阜阳生活。小外孙出生以后,老伴和亲家母协商,一个月轮流到上海一次照顾孩子。从此,老伴就开始了一个月去一次上海。
老伴每次去上海,赵军的生活就开始变得没有规律了。“我不会炒菜,早上煮稀饭,中午晚上都在巷口买一点饭。下了班一个人在家无聊得很,这时候就去打麻将。”赵军说。
支持儿子安家合肥
从支持儿子在合肥安家那天起,家住颍东区向阳苑小区的周家华就觉得心中的那块石头落了地。
“儿媳妇是铜陵人,又是独生女,当时真怕儿子把家安在铜陵。”周家华告诉记者,儿子的成绩不算优秀,2010年考上了合肥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后没有打算回阜阳就业。当初她还有点想不通,阜阳交通方便,熟人也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做生意也不错啊。后来,她才知道儿子打算在合肥定居,主要是因为儿子的女朋友是铜陵人,两个人都希望找一个既熟悉又位置居中的城市生活。他们之前都在合肥上学、恋爱,理所当然想留在那里,工作稳定下来后,周家华又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蜀山区给他们按揭了一套住宅。
“时代在进步,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还是存在的,我不可能让他去当上门女婿。”周家华说,给儿子在合肥买房,主要是想让儿子儿媳踏实工作,自己去了也有个住处。现在交通方便,家门口坐火车三个小时就到了,以后通了高铁,最多也就一个小时车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宗合)7月16日,市委第一考核组在颍上县召开会议,对该县2014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市管干部及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情况进行反馈。市委第一考核组...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