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经开区望和啤酒生产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郭海洋 摄
本报记者 程榭 通讯员 谈学祥 王鹏飞
曾经以“粮食大县”闻名于世的颍上,正在加速向“农业产业化大县”迈进。当下,望和啤酒、宫神酵素等一批知名农业产业化项目落户,管氏面业、海泉集团等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增多。农业产业化亮点频现,为颍上现代农业、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粒稻米,经过剥壳处理后,稻米被加工成优质大米,稻壳被送到火电厂发电,燃烧后的稻壳变成了天然助滤剂,而米糠则被用于提炼优质、营养价值较高的米糠食用油,这就是鑫泉米业正在打造的“水稻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以大米为主要产品的企业正在发生改变,预计不远的将来,“水稻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实现填平补齐,推动企业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仅精炼稻米油这一块,就可实现年加工1.8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
置身颍上县,像鑫泉米业这样深加工程度大、产业链长、市场销售前景好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还有很多。截至目前,颍上县已拥有国家级主食加工示范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5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已达29.7亿元,全县农业产业化加工产值超过100亿元。通过龙头企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地带动,全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逐年扩大,并基本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值。
在基础上,今年以来,颍上县大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招商引资,在招大引强中提升产业效益。截至目前,颍上经济开发区已签约望和啤酒、宫神酵素等高附加值食品项目达10多个,如宫神生物科技项目预计年产酵保健品、酵饮料等产品2万余吨,使用水果、蔬菜量超过8万吨,将成为世界一流、质量最佳酵素生产基地之一。
通过本土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外来企业提升产业效益,颍上农业产业化聚集程度不断提升。目前,颍上县已拥有日生产100吨以上的大米生产线33条,其中海泉集团、皖润米业等7家龙头企业拥有日产200吨以上大米生产线8条;拥有日生产200吨以上面粉生产线7条等。
“目前,产业集聚效益得到显现,园区农产品产业链已经形成。”颍上县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农业产业化企业强强联手,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其中鑫泉米业、海泉粮油、皖润米业、南照粮贸等企业的产业合作,有效地将稻谷“吃干榨尽”,提高了产业效益。
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的初端,它的发展关系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否有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今年以来,颍上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截至目前,颍上已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73家,当年新增加103家,各类农技专业协会135家,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达7.2万户,带动16.6万户。
此外,颍上县还通过规范企业生产,实施财政奖补等手段,推动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目前,该县拥有中国知名商标1家,“南照”大米、“慎城”面粉、“经纬”面粉、“八里河”水产品、“好缘”糖果等8家省级著名商标,“皖润”大米等市级著名商标和市级名牌农产品11家。“颍上大米”2014年6月被授予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阜阳市第三个获此认定的商标。
据了解,下一步,颍上县将依托现代农业、适应性农业发展,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大、关联度强、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延伸标准化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链条,推动农产品从粗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高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使项目产业领域更宽、产业链条更长,更多的农产品附加值留在本地。
新闻推荐
11月11日,颍上县八里河潘冲村村民网购热情高涨,该村农村淘宝服务站里,前来选购商品或下单的村民络绎不绝。截至当日16时,该服务站网购订单总额已近5万元。图为村民在服务站内选购物品。 &n...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