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颍上县滨河公园河洲书院读书。
本报记者 郭海洋 摄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0.8%的少年儿童在电脑、手机或电子阅读器上看过新闻,66.7%看过小说、故事,59.1%看过非小说类文学作品,50.8%看过漫画,36.6%看过电子杂志。少年儿童网络小说的接触率为60.3%,出现了阅读网络小说成瘾的症状,15.2%的少年儿童经常出现“阅读网络小说的时间比预计要长”的情况,8.2%经常出现“健康出现问题也继续阅读网络小说”的情况,6.8%经常因“阅读网络小说使成绩大幅度下降”,6.6%经常出现“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想着阅读网络小说”的情况。
透过这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率是在明显升高的。尤其是他们对于网络小说的追捧程度,远超出了成人们的想象,这种状况实在让人担忧。
如今,三四岁的孩子能熟练操作手机、iPad,跟着电子屏幕学唱歌、看动画片。少年儿童热衷于数字阅读,时间长了,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视力。就连成人如果成了不折不扣的“屏奴”,眼睛慢慢就会干涩、视力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头晕眼花,更不要说少年儿童了,他们对电脑、手机或电子阅读器的自制力往往比较差。当他们成天只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时,用眼负担一定会加重,近视率也就会呈现出低龄化。那么,数字阅读越来越流行的当下,孩子回归纸质阅读是否必要呢?4月18日,记者就此做了采访调查。
“我家宝宝特别喜欢用ipad看动画片。”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4岁,认识的汉字也不多,但对iPad的操作十分娴熟。
“每天晚上,儿子都要iPad看动画片,如果没有人阻止,他可以玩上几个小时。但如果让看纸质书的话,他最多只能坐10分钟。”王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
和王女士有一样感受的还有苏女士,“儿子两岁时,有一段时间很迷恋电子产品。”她告诉记者,只要一进家门儿子就要拿平板,当她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就果断把电子产品都藏了起来。
今年五年级的李亮(化名)告诉记者:“我很喜欢看科幻类的课外书,可是父母不准许我看这样的书。”在父母的“高压”之下,他就只能在网络上在线阅读。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容易保存、资源种类全面、费用更低、易于互动等优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数字阅读对于少年儿童而言,极可能成为一个幌子,他们假借在网络里读书的名义,借机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等,或接触色情、暴力等不该接触的东西。不少少年儿童阅读网络小说成瘾就是明证。当我们一边呼吁让网瘾孩子远离网络,一边又鼓励孩子数字阅读时,有效趋利避害,恐怕实难做到。”
“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的损伤几乎是肯定的。”铁路学校的教师余亮表示,有调查表明,0—6岁的儿童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
除了对孩子眼睛不好,余亮还指出,网络阅读方式虽然是对书本知识的良好补充,但在阅读网页上的内容时,大家通常会去捕捉那些有趣的、吸引眼球的部分,并且只了解大致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扎实用心读书,把时间回归到纸质阅读上来。
“孩子们缺的不是书,而是阅读的氛围和时间。”余亮认为,在周末,家长不妨带着孩子到新华书店三楼,那里有专门的桌椅供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即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数字阅读,也应谨慎选择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数字产品,家长也要主动参与到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中来,给孩子以必要的引导。
“我们应该倡导少年儿童回归纸质阅读。这不仅是出于保护他们的视力之需,更是出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之需。数字阅读虽然携带方便,降低了阅读成本,但它倾向碎片化和浅阅读,与纸质阅读相比缺乏深度,质量不高。少年儿童在进行纸质阅读时,可以边读边批注、写札记、勾画重点,也可以掩卷深思,有深度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安静学习、思考问题、锤炼思想,养成闻着书香研究学问的良好习惯。”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赵艳丽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做好表率,先自己爱上阅读,经常带孩子去看书、买书、逛书店,从而在潜意识中影响孩子主动读书,让家长与孩子有更多的读书学习话题来沟通分享。
新闻推荐
今年“五一”小长假中,颍上县八里河旅游区引进老北京“非遗”活雕塑铜人、特色主题汉服表演、颍上花鼓灯等项目,让广大游客朋友现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统计,旅游区三天共计接...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