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记者近日从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阜阳管理处了解到

来源:阜阳日报 2016-04-13 07:0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

记者近日从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阜阳管理处了解到,近年来,阜阳市多部门联手持续深入打击“黑广播”违法犯罪行为,已捣毁“黑广播”窝点18处。

深夜 广播里传来低俗内容

   “这个广播节目一直在播壮阳药广告,内容不堪入耳,孩子听了怎么得了。”2015年4月,住在阜城西部的一些市民反映,近期广播里会经常接收到不良药品广告。

居民反映,近期以来收听到了一个调频为102.3的广播节目,与其他频率不同的是,这个广播节目一般从晚上七八点钟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内容也只有一个,就是持续播放一种叫做“国药七鞭胶囊”的性药广告,内容低俗露骨,不堪入耳。

按照广告法的规定,这类药品是不能做广告的。很明显,这个广播具有“黑广播”的嫌疑。阜阳无线电管理处在监测时,发现在102.3兆赫频点存在一幅值很高的不明信号,通过观察频段占用度数据发现,该信号开机时间为晚8:00到翌日上午7:00。

4月7日晚8点,“黑广播”按时开机播放药品广告,技术人员通过监测车初步测向定位,在确定“黑广播”区域位置后,利用便携式频谱仪,最终在中南现代城小区25楼一房间内,查获无人值守“黑广播”全套设备。

加大对“黑广播”查处力度

   这些“黑广播”都是未经批准、私自架设的调频电台,他们通常把发射天线架在高层楼房的顶层,附近的居民就能通过收音机收到他们发射的“黑广播”信号。对于这种违法行为,阜阳市相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

3月1日,阜阳无线电管理处在颍上县巡查过程中发现频点93.7兆赫广播内容含虚假药品广告,工作人员监听后确认为“黑广播”。次日早晨,工作人员立即展开对该“黑广播”的监测定位工作。工作人员按照测向系统指示的方向逐渐靠近信号源,多次利用手持式测向天线进行确认,最终在杨湖镇大李台孜村的一栋三层民房上发现了天线。

在公安人员的配合下,执法人员在该民房的二楼一个房间内发现了“黑广播”发射设备。目前,该案件已交颍上刑警队深入调查。

2月18日上午,阜阳无线电管理处接到举报,称频点90.3兆赫广播内容含有低俗不堪的虚假性药广告,技术人员监听后确定,这是一个“黑广播”。随即,执法人员和监测车对该广播信号进行跟踪。在信号强度达到90时,为了防止打草惊蛇,技术人员决定徒步对信号进行逼近,并成功将黑广播信号锁定在颍东区老庙镇一移动信号塔上。执法人员立即与市文广新局执法大队、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取得联系,在铁塔旁边的一个民房内依法取缔了该“黑广播”。

去年以来,阜阳无线电管理共查获“黑广播”18台,其中今年以来的三个月查获6台。“阜阳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该类黑广播台站覆盖区域较广,因而不法分子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阜阳无线电管理处处长夏显竹告诉记者。

假劣药品借助“黑广播”广告推销

   在阜阳无线电管理处,记者见到了执法人员查获的“黑广播”设备,上面除了标有一些英文标识外,找不到生产厂家、联系方式等信息,均属“三无产品”,功率多在800瓦至1000瓦之间,辐射范围在十几公里左右。

“这一套设备成本很低,只要几千块钱就能运作起来,与低廉的成本相比,推广销售假冒药品的收益却十分可观。”夏显竹说,一方面,“黑电台”大多在夜间发射,天线一般架设在高层小区楼顶或窗口,给定位查找带来很大的困难,查获的“黑电台”几乎都是无人值守、自动定时播放,有的甚至可以远程操控开关、调整频率,在技术上加大了查处的难度。

另一方面,虽然执法人员用技术手段锁定了“黑电台”的位置,但由于多数是设在楼顶且无人值守,很少能找到设台的不法分子。且药品广播中公布的热线电话,都是一号通或400号码,也很难追查到机主身份信息。这造成了设置“黑电台”的不法分子很容易逃避打击,违法成本较低,这也成为“黑电台”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黑电台播出推销的药品广告,大多是无正规批号、无法在正规媒体上发布广告的假劣药品,通过花言巧语诱使市民购买。”执法人员提醒说,广大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相信“黑广播”。以“国药七鞭胶囊”为例,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并未查到这一药品的注册登记信息。

2015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九”修正案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夏显竹表示,无线电管理部门将持续对“黑广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市民发现“黑广播”后,可拨打2187984进行举报。

新闻推荐

小芦笋带来大收益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武万勇实习生 程俊/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APP里的庭审现场2016-04-21 07:07
评论:(记者近日从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阜阳管理处了解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