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立成)当前正值夏粮抢收关键时期,记者在颍上县采访时看到,各乡镇随处可见繁忙的小麦收割场面。据了解,今年以来,颍上县委、县政府把“三夏”生产、秸秆禁烧和防汛抗旱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于早、立足于实、立足于细,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精细实施,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颍上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145万亩。早在5月上旬,该县就制定了“三夏”工作预案,做好不利天气条件下应急预案,确保夏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5月24日,全省小麦率先在南照镇开镰收割,同时开启了全县午收工作的序幕。县四大班子领导划片包干,奔赴各乡镇督促帮助农民抢收抢种,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抢收进度,确保应收尽收。工作中优先做好进驻帮扶工作,对贫困户、困难户、五保户,组织帮扶小分队,帮助抢收抢种。午季抢收,充足的农机是保障。该县提前摸清农机存量和农机缺口数,及早开展农机采购和调配工作;成立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接待站,落实包保责任制,成立维修服务小组,24小时为跨区作业队伍提供服务,及时解决小麦收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道路畅通,优先保证跨区作业机械顺利通行。
午收工作开展同时,颍上县还积极谋划结构调整,优化夏种夏管。制定并有序推进夏种及结构调整计划,通过示范带动,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阜颍河现代农业示范带、沿淮适应性农业示范带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两带一区”为引领,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方式来经营提升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布局的区域化、加工的精深化、营销的品牌化,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产出效益。主攻单产,稳定粮食产能,通过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种植结构和科技创新,实现粮食作物面积调减、单产提高、总产稳定,确保粮食供给。调整结构,提高综合效益,重点是扩种效益好、市场畅销的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加快形成粮经饲协调、经济效益明显的种植业发展格局。藏粮于技,推进饲养结合,谢桥、建颍、六十铺、红星、关屯等乡镇积极实施“粮改饲”,推广青贮玉米生产,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提供优质饲料来源,带动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
同时,全县紧紧围绕“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全面利用”和“零火点”目标,狠抓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全面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切实做到了秸秆禁烧要求人人皆知,秸秆禁烧政策深入人心,秸秆禁烧工作全民参与,广大群众禁烧秸秆的自觉性、认知度显著提高,由“不敢烧”变为“不愿烧、不舍得烧”。
截至目前,共印发宣传单约65万份,出动宣传车约2500车次,直接参与禁烧工作的人员达2万人以上。通过严格责任落实,实行县、乡、村、组、户五级包保责任制,做到组织、人员、责任、措施、保障“五到位”。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对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行资金补贴,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通过强化综合利用,加大对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成型燃料利用和归集收储体系建设的奖补,有效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通过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颍上县在“防”字上下功夫、在“备”字上做文章,突出“早、细、实”的特点,全力抓好预案准备到位、维修养护到位、工程建设到位、物资器材到位、抢险队伍到位、查障清障到位、抗旱保水到位等“七个到位”。
据介绍,下一步,颍上县将开足马力抢收抢种、全力以赴抓好秸秆禁烧、未雨绸缪防抗并举,多管齐下、立体作业,全力打赢“三夏”生产、秸秆禁烧和防汛抗旱攻坚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高晨修)日前,颍上县文化馆被安徽省曲艺家协会授予省级曲艺创作培训基地。 据了解,颍上县文化馆曲艺社成立于2010年,先后在全县成立了八个曲艺分社。自颍上县文化馆...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