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飞机了!飞机能为庄稼打药了,真神奇!”7月27日,颍上县润河镇陈楼村田头,芜湖一家飞行器企业举办的农用植保无人机水稻飞防现场观摩会,吸引了四邻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尽管天气炎热,但村民们的观望热情不减,围在无人机旁,一边观看技术人员安装调试,一边好奇地问这问那……
3架无人机同时升空,交替在水稻田上空来回盘旋,喷洒出均匀的白色药雾。仅10来分钟,几十亩稻田就已喷洒完毕。无人机的植保威力,让村民们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当听说这种大的植保飞防“神器”一次能装20公斤农药、每小时可喷药190亩时,都忍不住啧啧称奇。种粮大户王家美当场购买了2台无人机,成为颍上县种粮大户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1年,退伍军人王家美在润河镇成立了家美家庭农场。他充分利用家乡的自然条件,办起了标准化的育秧工厂,并利用稻田洼地养殖龙虾,发展种植养殖业。这几年,他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育秧机、插秧机、秸秆打捆机、烘干机等一批现代化农业机械,不断扩大再生产,实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顺利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目前已流转土地近600亩,年收入30多万元。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成为王家美的头疼事——传统方式喷洒农药,农民必须亲自下田,用喷雾器等喷药设备将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效率低下,甚至会错过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影响全年收成,高温下喷药还容易导致农民中毒。况且他承包的土地面积大,如果采用这种老方法,施药成本也很高。为此,王家美多次到外地考察,最终与芜湖一家飞行器公司达成购买意向,投入20多万元订购了2台无人机,并委派专人到厂家进行了专门培训。
看到当天的试用效果,王家美更加坚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相信科技的力量能够帮助俺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立成/文 郭海洋/摄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