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华蓥记者站 游青 记者 刘夏)今年以来,华蓥市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积极为贫困村搭建平台,形成“政府为贫困对象出本金,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代为经营”的新模式,真正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我们通过多渠道筹集资本金、全额量化股权到户、创新投资经营方式、合理分配投资收益等创新机制,实现贫困对象和集体双收益。”华蓥市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说,该市通过收回历年财政涉农结余资金万元、安排本级产业扶贫资金万元、集中到户产业扶持周转金万元等,共筹集财政性资金万元,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投入到各贫困村,作为贫困村产业发展资本金,确保了贫困村村村都有本钱。同时,根据村民大会决议,将财政筹集的资本金全部量化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市个贫困村近户都分得不同份额的股权,贫困户中最多分得股份计价余元,确保了贫困村人人都是股东。
除此之外,该市还对分配给社员的股金采取“股权属社员、经营靠集体、收益归社员”的方式,采取政府引导,选择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强的涉农龙头企业,按固定比例分红的方式实施经营,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盈利能力。
在收益的使用上,该市充分征求社员的意愿,部分用于群众直接分红,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户收入稳定增长;部分用于增加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部分用于补充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养殖能手和党员干部创办农村集体经济,以及领办、引办、创办、帮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迅速形成一批集体经济。
据了解,年,华蓥市个贫困村,按照新方式,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户均增收元,每村平均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4万元。
新闻推荐
□华蓥记者站邱海鹰寒冬时节,田野显得有些荒凉。然而,禄市镇姚家塝村却生机盎然:这里原来撂荒的土地已变成了梯田,村民们正伴着欢声笑奔忙在田间地头,有的运苗,有的打窝,有的栽植,有的浇水,一块块紫薇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