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会议营销”活动引发的消费纠纷和消费权益侵害案件逐年上升。一些不法商贩为获取高额利润,流窜城乡结合部、农村等地,利用非法“会议营销”活动,虚假误导宣传,以假充真,推销质次价高的保健品、医疗器械、净水器等产品,坑害老年消费者,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隐患,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非法“会议营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隐蔽性强。非法“会销”组织者为逃避监管部门检查,一般利用清晨、晚间或节假日等时段,在酒店及附近小区、出租房、农村院坝等场所举行营销活动。二是针对性强。目标群体主要针对消费安全意识薄弱的老年群体。从执法部门了解的情况看,推销的产品多为深受老年消费者青睐的保健品、净水器。销售价格远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或者进货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三是组织性强。甚至部分“会议营销”背后组织者已形成集团化、公司化,对国家法律法规非常熟悉,有的还有法律顾问,先是办理了注册登记、各种许可、治安备案等,再是提供了产品生产企业资质证明、质量证明、广告登记备案,相关证照应有尽有,同时在广告宣传方面紧踏法律底线,让消费者留下由“正规”公司组织活动的“假象”。四是“陷阱”深。组织者充分利用老年消费群体追求健康的心理和习惯早起的特点,通过电话邀约、散发广告、互相推荐等途径吸引老年人前来“开会”“听课”,再以赠送体验卡、发放各种廉价小礼品、免费抽奖、消费返利为诱饵,再以“绿色、健康、高科技”为幌子,夸大保健品、医疗器械、净水器等产品的功能,用雇工或“托儿”现身说法、销售服务人员情感攻击等伎俩来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诱使老年人对其营销内容深信不疑,最后达到高价推销价高质次产品的目的。
华蓥市工商质监局、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如看到有人开展此类营销活动,就要格外提高防范意识;虚假宣传、专家义诊、免费赠送、权威证明是非法“会销”的惯用手法和主要诱骗方式,老年人要远离陷阱;购买商品,一定要主动索要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作为维权凭证。(杜恒彬)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华蓥记者站游青记者刘莉华)5月5日,华蓥市投促局工作人员杨利平在办公室接待了三拨客人。“他们都是外地前来考察的客商。”杨利平说,近年来,华蓥市在投资促进工作中,以主导产业特色出发,积极开展...
华蓥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蓥,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