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曾涛 本报记者 胡苗
近段时间以来,时常往返邻渝两地的货运司机廖飞发现,广邻高速公路邻水县西出口到邻水经开区沿线的许多路口,都有身着制服的交警,或在检查点执勤,或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从早到晚,乃至深夜,他们的身影都活跃在邻水县城的大街小巷。
邻州大地道路交通秩序的点滴变化,廖飞深有体会:道路安全指数节节攀升,行驶愈来愈顺畅,行人文明意识日渐增强……
改变源于该县自今年5月25日开始,为期4个月的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交通安全意识入脑入心;“重拳出击”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将“触角”从城市延伸至道路交通网络的“末梢”,为邻水人民创造出更加畅通、安全的出行环境。
宣传“接地气” 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作为邻水县电视台“交通事故法律讲堂”栏目的特邀授课人,邻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特勤中队中队长伍谷,早已是电视屏幕上的熟面孔。自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来,伍谷“露脸”的时候增多了,但令他“头痛”的交通事故却明显减少了。
“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伍谷告诉记者,一些驾驶人员肇事后心存侥幸选择逃逸,但案发后的七八个小时是掌握有效证据的最佳时间,办案民警不得不绞尽脑汁与嫌疑人“斗智斗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抓获肇事者。“树牢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能从根本上预防无证驾驶、酒驾、毒驾等危险驾驶行为。”
“案例都来自于我们处理过的交通事故,曾真实地发生在邻水,观众朋友也许是目击者甚至亲历者。”伍谷说,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身边的真实交通事故案例,可以让群众深刻地认识到危险驾驶行为,吸取“血淋淋”的教训。同时,讲座结合法律条例,一一分析相关交通违法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从而让群众更加知法懂法守法。
如今,微信公众号“邻水公安”日益受到邻水干部群众的欢迎,关注量与点击量都保持着上升趋势。该微信公众号每天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和生动有趣的语言,推送“警方动态”“小警说法”“平安锦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加强与群众间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下转第八版)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本报记者胡苗连日来,邻水县石永镇邓家坡村村民徐伟天不亮就开始忙活,忙着将自家的莲藕运往县城销售。在此之前,徐伟甚至想也不敢想自己能日进斗金,摆脱贫困泥沼。转机源于该县在贫困人口...
邻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邻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