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本报记者 胡苗
7月12日一早,邻水县观音桥镇六合寨村村民杨修荣,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都有好多游客到我们村来,环境不能‘灰头土脸\’的。”杨修荣说。
杨修荣的家是几间具有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土坯瓦房。“屋子有近100年历史。”由于经济条件差,杨修荣没能力改善住房条件,“下雨天满屋子都是水。”
今年初,该村对贫困户杨修荣及周边几户村民的房屋进行改造,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室内进行刷白,还实施了改厨、改厕。传统院落的改造,不仅为村民营造了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渠道。“村落变漂亮了,城里来的游客多了。”杨修荣高兴地说,他足不出户就将家里的土鸡、蜂蜜等农副产品卖了出去,仅蜂蜜就为他增收了好几千元。
昔日贫穷落后、死气沉沉的六合寨村,如今处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这一可喜的变化,得益于邻水县集中力量,优先推进“柑子—观音—城北”特色效益农业扶贫区建设。今年以来,该县将连片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据贫困村的区域分布特点,规划了六大连片扶贫片区,优先推进特色效益农业扶贫区、铜锣山特色种养扶贫区和“111”环线现代农业拓展扶贫区建设,以“先行区”示范引领,下活脱贫攻坚“一盘棋”。
“土地银行”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合寨村位于华蓥山山麓,两山夹一沟的地形,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青壮年外出务工后,土地大面积撂荒。几年前,村里将一座荒山流转给业主,栽种了成片的桃树,引来了大批游客,业主也因此尝到了甜头。
如何才能带动村民致富?六合寨村发挥业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将万亩桃李产业作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方向,建立“土地银行”,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六合寨村是‘柑子—观音—城北\’特色效益农业扶贫区内,18个试点建立农村‘土地银行\’的贫困村之一,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本。”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政告诉记者。
“土地银行”即村民把土地“存入”村集体,由村集体完善基础设施,流转贷给用地业主,农户可获得租金收益及产业分红。目前,该村按每年每亩130元的保底价支付村民土地租金,当土地承包给业主的价格每亩
高于130元时,多余部分则按“3556”的模式分红。其中,30%用于村民土地分红,5%为村集体收入,5%设为村贫困户动态管理基金,60%归种植大户或业主。
土成方,渠成沟,产业环线如白练盘绕山间。今年4月,该村村民胡宏文在“土地银行”以每亩200多元的价格,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发展桃李产业。村里基础条件的改善,不仅激发了村民的创业意识,吸引了业主前来考察,也让在外乡友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今年6月,常年在深圳务工的村民刘崇能看到村中巨变,主动与村上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回乡发展产业。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近年来,邻水县始终把脐橙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坚持从资金信贷、果品生产、开拓市场、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引进外资,激活民间资金,狠抓基地建设和科技创新,实现了“一年建园二年...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