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强 杨学军 岳池记者站 肖勇 罗武林
“我们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过日子”,这是花板乡狮子宝村村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村里的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近900人的村只留下了110多个老弱病残坚守着。土地撂荒、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滞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收入水平低成为困扰这个村子的问题。
“变则通,我一定要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年9月,岳池县委宣传部干部雷棱一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便写下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从此以后,他每天在“一个水壶、一双雨靴、一个帆布背包、一把雨伞、一个工作笔记本”的陪伴下,走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帮扶村民脱贫致富,使沉寂的村子悄然发生着变化。
建立信息数据库 细致甄别贫困群众
“10月16日,我到2组群众李炳章的家里走访,看到他的床铺在猪圈旁边,独女患有严重的癫痫,外孙女无人照顾,我的心里十分沉重,于是,我和杨书记决定,先传授他养蜂技术,再到关工委汇报,争取让他家里得到贫困儿童资助……”
这只是雷棱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一段简短的文字。到村上任后,雷棱和每一名党员群众深入交谈,细致了解基本情况,积极收集群众困难,认真倾听意见建议,将中省市县涉及农民利益的惠民政策进行宣传,每天坚持将民生实情、群众期盼、所见所想等记录到“民情日记”上。
然而,光靠这本日记,雷棱在刚开始工作向群众介绍其他贫困户的情况时,许多群众并不“买账”,大家都觉得自己更加贫困。
“必须用事实说话!”面对群众的质疑,雷棱想到了办法:每天下乡走访民情,并将走访情况按户登记到《村民信息表》,晚上回家连夜录入《村民信息统计表》,依托互联网+,建好村民信息大数据库,较全面掌握了每家每户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劳动能力、购房买车情况、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子女抚养、老人赡养、贫困程度、联系电话等情况。
于是,雷棱每天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手上又多了一样“法宝”——村民信息数据库。如果有群众质疑某家的情况,便翻出相关的信息一一对照,让群众心服口服。
依靠村民信息数据库,雷棱在复核贫困户时创新提出“四不允许”标准:一是村五职干部本人及父母、子女不允许评定为贫困户,二是本人及父母、子女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不允许评定为贫困户,三是外出经商、务工、办厂等,已成为老板的不允许评定贫困户,四是家里修建楼房、买房(含贷款买房)、买车(含贷款买车和有经营性车辆)等不允许评定为贫困户。
此举一出,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和拥护,达到了评定出真正贫困户的目的。
抓好班子建设 助力群众脱贫
“党员干部要带头廉洁,要带头致富”,9月14日,雷棱在全村党员见面会上,首先对自己和党员提出了要求。
只有带头抓好班子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凝聚人心。初到狮子宝村的雷棱深知其中的道理。他利用入户走访机会,积极鼓励群众推荐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外出务工致富能人为重点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同时,通过讲好党课、观看电视、阅读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党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发展和创新意识,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脱贫”的本领。
“尽管我不是党员,但我愿意承包本组的山平塘,增加集体经济,带头脱贫致富!”10月29日,在参加完一场“在家党员暨群众代表大会”后,3组群众代表刘明科当即情绪激动地表态。
刘明科说,这个会汇报了全村的真实情况、今后***工作重点、产业规划的方向,为群众铺好了路、搭好了桥,自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跟着干。
“把村里涉农惠民政策、村级财务开支、本村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修、业主引入进展、农业生产补贴、贫困对象评选、贫困资金使用、群众代办事项、矛盾纠纷化解等情况全面、真实地告诉群众,为群众解疑释惑的同时,还能积极营造干部群众齐心共谋发展的和谐环境。”雷棱在干群沟通方面颇有心得。
“团结出战斗力”,正因为如此,该村4组群众唐海荣主动为村“两委”准备修建3.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工作出谋划策,并积极发动本村外出成功乡友筹集资金,争取早日动工。
“我相信经过干群合力,村里的交通命脉打通后,村里计划采取‘在家农户联户经营+流转大户承包经营+外来业主投资经营’的多种经营模式,在高坡地种植经济果木林,在低坡地种植花卉和中药材,修建鱼塘、发展稻田养鱼、规模种植蔬菜的规划一定能解决群众致富难题。”雷棱对此信心十足。
量体裁衣:贫困群众收入翻番
“雷书记,这是我家的核桃,你一定要尝尝!”11月2日,雷棱刚踏进5组群众刘仙桃的门槛,这位75岁的老大娘赶紧往他的口袋里塞核桃。
刘大娘夫妻年老体迈,相依为命,属于兜底贫困户,生活十分困难。在了解到她家的板栗卖不出去的情况后,雷棱便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按市场价代收,帮助她换一些柴米油盐钱。
“每年到了收获季节,我们腿脚不灵便,只能看着板栗掉在地上烂掉。”说起以前,刘仙桃十分心痛。
“我们计划明年将村里的板栗、核桃等特产按市场价集中收购,然后联系农村淘宝店,让这些绿色食品走向城市,增加农民的收入。”针对村上老人的“销售难”问题,雷棱也早作了打算。
该村4组群众唐建林由于年青时在外打工发生意外,造成了左腿截肢、左手两个手指残疾的惨状,平时只能靠编背篼过日子。
两天编一个背篼,一个卖40元,除去成本,每天收入不到20元。靠着自己的顽强,唐建林一直与命运抗争着。
“编扫帚!”在了解唐建林的具体情况后,雷棱赓即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为他量身订制脱贫方法。然而,当雷棱把计划告诉唐建林时,他却默默无语。
“老唐,你不会编?”雷棱心里着急问道。经过不停地追问,雷棱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唐建林担心的是高粱穗的收购问题和扫帚的销路问题。
“我们村上利用广播动员全村的群众帮你收购高粱穗,送到你家里,我已经帮你联系了城关中学、石城小学等学校,他们已经订购了200把,现在等你交货了。”听完雷棱的介绍,唐建林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并当即保证,“我一天争取编9把,保证20天左右完成任务。”
“我已经联系了许多单位,帮他解决了销售问题,以他一天编8把计算,除去成本,每天收入30多元,一个月收入肯定能上千,比以前收入翻一番。”雷棱简单算了一笔收入账。
同时,他还通过向石垭卫生院汇报,争取给村民免费义诊、赠送药品。通过向县残联汇报,争取残疾人得到赠送残疾用品。通过协调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人企业主,争取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发展生产方面得到帮扶,争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获得适合的工作岗位。
新闻推荐
□杨学军尹艺雯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老师讲的内容很实在,很早以前我们就想参加这样的培训。”普安镇吴家沟村38岁村民吴忠平高兴地说,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其他地方依靠科技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非常羡慕...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