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篇】
山水为养,天生好酒
——丹泉三味之“自然之味”
“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六朝梁代诗人
八桂山水“甲天下”,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每一座奇山,每一片秀水都堪称洞天福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了全境喀斯特地貌的梦境南丹:天地间灵气凝聚,亿万年沧海桑田留下了岁月奇秀的痕迹。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称南丹为“桂西第一奇胜”。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一朵耀眼的奇葩——广西丹泉酒。
名泉宝洞藏佳酿
自古言:好山出好水,好水酿好酒。
在丹泉厂区四周,绵延数十里的莲花山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山清水秀,景观奇美。在云雾环绕的莲花山下,经岩层过滤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丹泉洞水在洞口喷涌而出,形成一个两三百平方米的小湖,湖水明如镜、洁如玉、甘如怡……这样好的水质和流量在全国众多酒厂中难觅芳踪,据检测,其理化指标相当于优质矿泉水,让前来考察的中国白酒专家们叹为观止,赞美有加。丹泉酒取用如此甘冽清纯的原生态山泉水酿制,可谓具有极为优良的“血统”,其美酒气质自然天成。
在泉眼右侧有一个古木掩映、青藤密挂的天然大溶洞,即是传说中莲花道人炼丹的“丹泉洞”,洞中半山镂空,宽敞幽深,经千万年滴水积淀而成的钟乳石挂满洞顶,遍布洞壁,景态各异、神奇峻美。丹泉洞宽敞深远,冬暖夏凉,温度恒定,成为洞藏老酒天然宝洞。
神山,灵泉,宝洞,南丹真是天生好酒当之无愧的发源地。
名酒带上的“珍珠”
梦境之地,必有佳酿。
身临丹泉白酒基地,人们无不感叹上天对丹泉的眷顾甚至偏爱。南丹坐落在中国名酒带内——从云贵南缘横跨贵州到云贵高原北面的四川盆地边缘,在北纬24~28度、东经95~105度的地域横幅内形成一个自然的名酒带,其中有贵州茅台、四川泸州、宜宾、绵竹等著名白酒产地,因出产茅台酒、五粮液、水井坊等全国顶级名酒而蜚声中外。
深入分析南丹的地理,我们发现,南丹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是广西区域性高寒山区,然而呼吸着来自太平洋海洋季风,南丹县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为16.9℃。温和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日照,加上独特的土壤、水质共同形成的自然环境极为适宜酒类微生物群发酵,酿制美酒。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上甘甜的地下泉水资源,使其能酿造出优质白酒。
经过专家考证,无论是年均降雨量和平均日照,还是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南丹都与茅台镇、宜宾市等地十分相近,具备原生态的优越酿酒条件。
环保生态标杆
好山好水也需要珍惜,丹泉人深知常留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为了呵护上天赐予丹泉的这方酒源宝地,丹泉酒业投入巨资创造良好的白酒生态环境。完善企业园林绿化体系,实施车间绿地、公园式景品绿化、重点地段绿化、沿厂区主干道绿化等,绿化总面积达6.8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2%,形成了一年四季青绿碧翠的生态花园。
为实现绿色环保的现代工业典范,酒业公司投重资健全了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系统,对水的排放完全实现了安全化、节能化、经济循环化使用的目的;同时采用生物质燃料工艺,大大减少了大气污染,并彻底解决了丢糟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白酒专家认为,丹泉打造了全国罕见的白酒生态基地。
生态的酿酒环境,适宜的酿酒气候,再加上用丹泉的泉水精心酿制,集中了山水灵气和五粮精华的丹泉酒,其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入口醇和,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余味悠久。倘若徐霞客当年到访时品到了丹泉酒,只怕也要像诗仙李白一样大发“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不辞长做南丹人”了。因为,这里山美,水美,酒更美……
【品质篇】
用心品味,天生好酒
——丹泉三味之“品质之味”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酿一方酒。自然环境是基础,酿造是关键。丹泉酒站在广西白酒第一品牌的高度,其品质是最牢固的支撑。对于丹泉酒的上好品质,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高景炎、陶家驰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丹泉酒的品质、风味当属全国名酒之列,称赞曰:“神境清如此,美酒实在斯” 、“天生好酒,实至名归”。
晶材窖艺出天工
丹泉酒的卓越品质离不开高超的酿酒工艺,丹泉不仅综合了传统酿造工艺、现代白酒工艺,更是借助了天工之力,颇具独特传奇色彩。
丹泉素以酱香型白酒为胜,这和丹泉酿酒利用的南丹特殊的晶材有密切关系。丹泉酱香窖池选用含硅量97%以上的晶体结构间隙大的石材为窖石,利于微生物繁衍,使酒体循环酝味,所以形成了具有“酱香幽雅细腻,空杯留香持久”之品味,从而在业界独到称奇。
在浓香酒酿制上,丹泉深知道自然的精髓,坚持以传统工艺为本,所谓千年窖,万年糟。丹泉继承南丹古酒传下的酒窖,使发酵糟醅充分与窖泥接触,十分利于窖池内微生物群的循环繁殖与积累。丹泉酒因此形成了原料-蒸煮-拌曲药-窖池发酵-取酒-窖藏-提纯-勾兑-灌装出品加之每道工序严格检验的一整套科学严谨的酿造程序。
原粮五谷
粮为酒之肉,好酒须好粮。丹泉酿酒所用的五谷杂粮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均来自丹泉自属的纯生态无污染种植基地,丰富的积温和充沛的日照,使这里的农作物生长健康,粮食颗粒均匀饱满,光泽自然,糖分积淀充分,营养高度聚合,从而成就丹泉酒的精魂。
人和创品牌
如果说天时地利赋予了丹泉成为美酒的基因,那么人和则是丹泉长期保证产品卓越品质,树品牌创名牌的活化剂。
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品牌的唱响,为了让民众享受到人间佳酿,丹泉酒业依托国家级的酿酒大师、勾兑大师,运用现代分析仪器,结合消费者口感对丹泉酒不断进行分析、调试,最终形成了口感更为丰富、细腻、圆润的风格;同时,引进多名博士生导师、教授组成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组,开展酿酒课题研究,坚持创新求发展。此外,公司还与被誉为“中国酿酒工程师摇篮”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关系,同中国酿酒协会、广西酿酒协会以及四川、贵州等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广泛联系,致力于科技创新,实施品牌兴业战略。有了顶尖的技术专家,企业就成功了一半。而全体员工的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合力一心,更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法宝。
如果说,南丹产好酒是上天的恩赐,那么丹泉酒则是将这份恩赐小心翼翼的呵护,让其发展得更为茁壮,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美妙绝伦的品饮享受。
天生好酒,需要用心来品味。
【人文篇】
人文沁香,天生好酒
——丹泉三味之“人文之味”
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曹唐《汉武帝丹泉宴王母》
品酒如品人
作为人,除了品性端正,自身亦要有丰富的内涵,并在岁月中百炼百淬后方能成真金。
酒,亦如是。
除了需具备上乘的酒香、口感、回味等基本元素,酒中所累积沉淀的人文精萃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之道,才是促其最终成为一瓶好酒的关键元素。
丹泉酒,源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产自青山秀水的南丹,取甘甜清冽原生态山泉水酿造而成,品质天生不凡。同时,由于产地南丹位处云贵高原南缘,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水质等环境协调构成得天独厚的原生态宝地,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棵作物,亦滋养着每一个人。虽然有壮、汉、苗、瑶、水、毛南、仫佬等多个民族在此聚居,然在南丹本地淳朴的山水灵气熏染下,各民族彼此和睦共处,友爱有加,从而造就出独特的多彩民俗与淳朴民风相融合的地域文化。其相融相宜的包容文化渗透至每一个人的骨血里,也渗透入丹泉酒的骨血中。因而,丹泉酒,一如南丹人天生淳朴忠厚之秉性。
酒香溢千年
南丹位于广西西北,宋初置南丹州,清称南丹土州,至民国7年改州置县,可谓历史悠久。南丹的酿酒文化,却在南丹地名确立前已蔚然成风。因其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又喜欢酿酒,于是,酒在当地逐渐成为各民族沟通感情的最佳工具。
南丹酿酒历史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明清。据《南丹县志》文字记载,自宋朝开宝七年(974年)土酋莫洪臙纳土归宗设南丹州,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土归流的近千年土官统治内,莫氏土司以丹泉酒为租税向百姓收取,年年向朝廷纳贡。丹泉酒的美名最早亦可溯至汉朝,在民间盛传汉武帝用丹泉美酒宴请西王母。其时,南丹位于汉朝夜郎国南麓,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当夜郎王知道汉朝的广阔之后,心悦诚服,并将当地盛产的南丹酒献给汉武帝以示交好。汉武帝喝了后非常喜欢,就将南丹酒作为宫廷御用酒。由于在汉朝,寻仙修真之风气蔚然,广西籍唐代大诗人曹唐在其名篇《汉武帝丹泉宴王母》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出一代天骄汉武大帝在宫中宴请西王母娘娘的动人场景:“鳌岫云低太一坛,武皇斋洁不胜欢;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剑佩有声宫树静,星河无影禁花寒;秋风袅袅月朗朗,玉女清歌一夜阑。”
“延寿丹泉”据此得名,从此名扬四方。其后隋唐年间,随着道家文化的兴盛,南丹此风水宝地拥丹泉酒而存,成为道家的一方福地,兴盛不衰直至明清,可谓源远流长,香溢千年。
天生好酒丹泉酿
时至新中国成立后,南丹县政府于1956年出资收购数十家传统民间酒坊,成立国营南丹县酒厂,1964年将酒厂产品正式命名为“丹泉”。据此,丹泉酒香飘四海,在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供不应求。1986年召开的广西第一届名酒评比会上,丹泉酒以最高分一举夺冠,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此后,荣获历届广西优质食品奖,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曾被送往中国驻前西德大使馆陈列。无论是酒体本身,还是产品形象包装,抑或丹泉酒业厂区基建,均把源远流长的丹泉历史文化融入富有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中,从而形成丹泉自身极具张力,包容万千的新文化内在。也使得丹泉酒业迅速成长为广西白酒行业的第一品牌,朝着全国十强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天生好酒丹泉酿,如今的丹泉正酝酿着新一轮的腾飞,新的丹泉文化日臻完善,随着丹泉品牌形象的进一步提升,丹泉酒将把她的文化与自身意蕴、韵味和魅力展示于世人。
新闻推荐
本报南丹讯(记者/韦继川通讯员/苏宏流胡儒辉)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南丹县紧紧抓住经济稳步发展的有利时机,早安排,强征管,多渠道增财源。据悉,1月,该县财政收入完成8063.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