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丹讯 (记者/韦继川 通讯员/苏宏流 李万章)“盼了多少年,我们两个村的老百姓终于盼来了这么一天!路修好了,现在我们和贵州的群众走亲戚、做买卖就方便多了。”4月初,由广西南丹县和贵州省荔波县共同筹资近30万元修建的一条屯级路开通,彻底解决了多年来交界村民因行路难带来的纠纷问题。这是南丹与贵州交界4县构建“通道党建跨省联建”工程后,多方联动共谋发展的一个生动例子。
南丹县与贵州省的独山、平塘、荔波、罗甸4县交界。多年来,由于土地、山林、水利等问题引发的边界民众矛盾纠纷突出,群体械斗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丹县积极创新党建模式,不断延伸党建触角、拓宽党建功能,与贵州交界县联手实施“通道党建跨省联建”工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无缝隙的跨省党建联建网,以党建统筹来引领多方联动、共建共促,实现黔桂两省区交界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去年6月,南丹与贵州省独山县举行通道党建跨省联建座谈会暨《通道党建跨省联建协议书》签约仪式。8月,南丹与贵州其余3县7乡镇又举办了“跨省联建共谋发展论坛”。
该县通过建立交界联合党校、综合服务站、党员服务队,让两地党员同上党课、同比奉献,充分发挥好该县2000多名交界地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年以来,该县与贵州四县基层党组织共同举办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96期,培训群众8500多人次;共组织引导外出务工人员2.3万人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修通了中堡至西凉、芒场至荔波、里湖至瑶山的跨省乡镇公路网;同时边界双方成立联调委员会,建立边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应急联调等机制。据悉,该县现已在贵州省交界地区结对23个友好乡村,与18个乡村建立边界联防机制,成立跨县域“党总支+农村专业协会”6个,组建边界综合服务站和流动党员服务站22个。
南丹县“跨省党建联建”“建”出了活力,拓宽了党建功能,增强了该县与贵州省边界县共创和谐谋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使边界县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荣的共同体。今年3月初,南丹月里镇比喜屯共13户60多名群众,由于持续干旱水源枯竭,需用贵州平塘县白果屯的水源。这在以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有了跨省党建联建,这件事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该县在解决比喜屯用水的同时,还帮助了白果屯群众拉了水管,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连日来,在南丹县六寨镇与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的农田里,两省的农民三五成群,抓住普降春雨的有利时机,在一起赶农活抢时节闹春耕,场面喜人。麻尾镇布依族群众高兴地告记者:“以前和南丹银寨村关系闹僵,村里有30多亩‘插花地\’不敢耕种;现在在村里党员的引领下,大家和好了,都种上良种西红柿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贝为超本报通讯员苏宏流金融危机。有色金属产业如坐过山车般,跌入发展的波谷;持续旱灾。县城水源几近枯竭,城乡10万人饮水困难;特大洪灾。11万人受灾,1000多人紧急避险转移…...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