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南丹新闻 > 正文

把感念穿在身上

来源:广西日报 2010-11-28 22:2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罗劲松 文/图

初到南丹,谈起当地白裤瑶人服饰,民俗专家颇有兴致地介绍说:中国瑶族支系多,茶山瑶、花篮瑶、过山瑶、平地瑶、蓝靛瑶……如果没有专门研究,从服饰上很难分辨出他们谁是谁。但是,你绝对不会认不出白裤瑶人。因为,每个白裤瑶男人,都穿着条一模一样的白裤子,不论寒冬酷暑,不论逢年过节。

1摘朵“白云”系腰间

人数约为三万左右的白裤瑶人,究竟何年何月迁入南丹,最终定居于里湖、八圩两乡大山中?如今已经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了。里湖乡蛮降屯是一座典型的白裤瑶村寨,寨里人做法事时,称自己的祖居地在江苏“糯米街”,辗转由贵州独山、荔波等地流落到南丹大山里,至今已经有十多代了。

在白裤瑶老人口传的故事里,祖先是在平坝上安居乐业,后来遭到外族人打击、排挤,不得不躲入深山。在那“无三里之平原,有千尺之险隘”的深山里,“倚山而庐,耕种度日”,自织自染,自娱自乐,将单纯、古朴的遗风传延至今。他们的服饰,也相应地保留着最自然古朴的色调——黑衣、白裤。

白裤瑶人何以世世代代钟情于黑与白?有专家分析:黑与白,在人类色彩审美中对比最强烈,又最为相配。白天黑夜,黑白分明,阴阳相衬,自然和谐。

白裤,如今已成为白裤瑶人最显著的服饰“品牌”。那条用纯白土布做成的裤子,裤裆十分宽大,大到仿佛是将一个布袋子系在了身上。每到节庆日,男人们成群结队在云雾缥缈的山间敲鼓起舞,那情景,正如一位诗人所感慨的——

一条条白裤,似朵朵白云来回飘动,轻灵而齐整。他们是不是从山腰把白云采下来,穿在了身上?

2 膝盖绣上“血手印”

裤裆用布十分慷慨,裤脚裁剪却相当“节省”,仅过膝盖就用黑布锁边。夏天穿着这样的“过膝裤”,劳动起来既方便又凉爽。到了冬天,男人们会打上绑腿,既保暖又透着山里人的剽悍。

最引人注目的,是白裤瑶人在节庆日子里才穿的盛装裤,纯白的裤脚上打着耀眼的红绑腿,五条像人的手指印的红色花纹“爬”在膝盖上——当地有人干脆就叫它“血手印”!

说起“血手印”的来历,白裤瑶人会感慨万千地说起族中一位英勇的祖先:

为躲避战乱迁徙到广西的白裤瑶人,相中一处地势平坦、水草丰盛的平坝,大家齐心协力建起寨子,披星戴月开垦田地,渐渐地人丁兴旺、丰衣足食。听着白裤瑶人快乐的笑声,外族人嫉妒的目光越来越强烈了。终于有一天,他们发起袭击,要用武力夺取白裤瑶人的家园。

为鼓舞族人保卫家园的士气,白裤瑶人首领始终怒吼着,挥舞砍刀奋勇当先。战斗中,裤脚被撕扯得只剩半截,脚上沾满鲜血。突然,暗地里飞来一箭,正射在首领的胸膛上。一个踉跄,首领迅速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撑住膝盖,不让自己倒下。血红的手指印,染红了膝盖……

寡不敌众的白裤瑶人,最终失去了家园,躲进深山。为了让后代永远记住那位英勇的首领,记住失去家园的苦痛,做裤子时便将下半截裤脚裁掉,打上红绑腿,并在膝盖位置绣上象征血手印的五根红色柱条。

3 女子不离百褶裙

男人终生穿白裤,女人不离百褶裙。穿着百褶裙奔走于山间的白裤瑶女子,美如蝴蝶起舞,美如孔雀开屏。

百褶裙是用自制的浆染土布缝制的,上面一圈一圈印着手绘的彩色图案,从蓝到白,从白到黑,从黑到红……在蛮降屯里转悠,随时可以看到,房前屋后,女孩子在母亲或奶奶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在纯白的土布上描着画着。她们手中的“笔”,是一根顶端夹着铜刀的竹片。用这刀片蘸上黏稠的汁膏,小心翼翼地勾着描着。那图案,复杂而古朴。

描好了图案的布料,放到配有牛胶和蓝靛的染缸里浸泡。五六天后,没被汁膏描绘到的布面渐渐染成了深蓝色。这时,用灰水浸泡把描在布上的汁膏除去,再用清水漂洗,隐隐的无色花纹,就在布面上透出来了。顺着这些纹路,用彩线一针一线地刺绣。图案绣好了,再裁剪,再一段段地折叠出整齐的褶子……这样忙碌半年,一条美丽、耀眼的百褶裙,就可以骄傲地穿在身上了!

蝴蝶起舞、孔雀开屏,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美丽;白裤瑶人晒裙,则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聪明灵巧。当地人得意地说:夏天,姑娘们晒裙,是最浪漫的一景——太阳西斜时,劳作大半天的姐妹们相约结伴,来到山涧里清澈的溪流旁,洗头,洗衣,洗裙子。洗干净的百褶裙,一条条展开成一个圆,平摊在溪边光滑的岩石上,犹如一朵朵盛开的山花。在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中,姐妹们跳进那清凉的溪水里,尽情嬉戏,直到衣裙干透……到了冬天,溪涧冷清了,清亮的笑声消失了。可是,美丽依然存在——寒风中、云雾里,屋前屋后的树枝上,挂满了晾晒的百褶裙,将那肃杀的冬天装点得春意盎然。

待到节庆日,晒裙,更是一幅壮观景象。在青青的草地里,在收获过的田野上,用竹竿搭起一排排长架,围成一个大圈。一条条百褶裙,一件件盛装礼服,整整齐齐地晾在架子上,形成一道美丽的“彩墙”。男人们在“彩墙”里摆开了铜鼓阵,女人们则笑眯眯地围站在自己织绣的衣裙旁。

年长的母亲们,会带着审视甚至挑剔的目光,顺着“彩墙”徘徊、观察……哪一排衣裙能吸引她们的目光,扯住她们的脚步,那衣裙旁站立的女子,便会满面容光。如果,站立在这美丽衣裙边的是个未婚女子;如果,那母亲家里正好有个到了成家年龄的小伙子——那么,这女子就会成为母亲心目中最合格、最合意的儿媳妇!

在白裤瑶男子和老人的眼里,女孩子的手,可以不白皙、不柔嫩、不修长,但一定要灵巧。谁绘出来的花纹、图案最好看,谁做出来的衣服、裙子最漂亮,谁就是最美的白裤瑶女子!

4种棵大树“描风景”

有人说,白裤瑶人衣裙上的美丽图案,是用大山里的树描绘出来的——树,怎么能描绘图案呢?

走进云雾迷漫的蛮降屯,寨前寨后,最常见也最奇特的风景,便是那一棵棵造型奇异的粘膏树。十几二十米高的粘膏树,顶部生长正常,下部却异常膨大。一眼望去,像是一个个修长而又巨大的酒瓶。粗壮的树干上,疙疙瘩瘩布满了疤痕,一滴滴淡黄色的浆汁,眼泪般分泌出来……

它的学名叫“刺樗”,却始终被白裤瑶人称作“粘膏树”。因为,它为白裤瑶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蜡染衣裙必不可少的原料——粘膏。

在漫长的岁月里,与世隔绝的白裤瑶人制作衣裙、绘制图案,主要手段是蜡染。“蜡”从何来?粘膏,就是大自然赏赐给白裤瑶人的天然蜡料。从粘膏树上采回树汁,与牛油混在一起熬制,就成了上好的蜡料。用竹刀蘸着蜡汁,在白布上描画出美丽的图案来。然后染色,然后脱蜡,然后刺绣……

有意思的是,这粘膏树须得不断砍凿,才会出汁。树长到几米高时,人们就挥起刀斧在树干四周砍上数十刀。待到第二年,砍过的伤口便会溢出汁浆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砍的伤口越多,树干便爆得越粗,产出的汁液也越多。据说,如果哪棵树停一年不砍,这棵树就可能枯萎而死;如果哪棵树从来就不曾被砍过,它虽然会一直往上生长,但永远也流不出粘膏来。

为此,文人不由得大发感慨:“看着粘膏树,我们不禁联想到伟大的母亲们。为了一个族群风格的传承,她们把流血和阵痛当成了生命里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断地疼着,也不断地幸福着。”

有感于瑶山粘膏树造型的奇特,有人曾灵机一动,把它移植到南丹县城,栽种在广场里供人观赏。不料,任绿化管理人员如何精心养护,那粘膏树就像离了家失了魂的流浪汉,一天天蔫下去蔫下去……

粘膏树,你是恋山?还是恋着那纯朴的白裤瑶人?

新闻推荐

民居换新装山村显特色

苏宏流白墙、灰瓦、铜鼓、飞檐、清水砖墙裙……一栋栋颇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白裤瑶居民楼,让人耳目一新。5月,当笔者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屯看到这番景象时,不禁惊叹:这些民居与当地秀丽的山...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把感念穿在身上)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