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合肥 今日巢湖 今日肥东 今日肥西 今日长丰 今日庐江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今日巢湖 > 正文

圩田: 合肥农业发展的 见证者

来源:合肥晚报 2021-04-06 00:35   https://www.yybnet.net/

○《重修安徽通志》中关于庐州圩田的记载

○《四库全书》中的“围(圩)田图”

○万历二十七年版《宋史》中有“合肥濒湖有圩田”的记载

□程堂义 鲍雷

圩田是农业发展中的一种形式,而合肥地区的圩田发展历史悠久,更自成特色,不仅为合肥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做出了贡献,而且巩固了合肥的经济地位。

合肥圩田演变史

圩田,亦称围田,是江淮平原除岗田之外,利用沼泽、水塘、濒湖泊筑坝排水后形成的良田。据档案记载,其出现至少有2500年历史了,而到了南宋时期最为兴盛。

处于江淮地区的合肥,圩田一度也很兴盛,而且在历史上曾作为“造田”的典范得以推广。南宋宰相叶衡就在朝堂向皇帝和文武大臣推荐过合肥的圩田经验。《宋史?叶衡》中就有记载:“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原来,当时的江淮之间为宋金争夺之地,战争频繁,人民大量流散,土地荒芜,招募流民耕种。到了宋隆兴年间(1163~1164),合肥则“有36官圩,佃民600户,1000余丁”。

另据康熙三十六年《合肥县志》记载,合肥县有记名圩田25处。到了嘉庆八年,《合肥县志》不仅记载合肥县有大小圩田85处,而且连方位和官屯民田亩数,都十分详细明确,其中产千石以上大型圩田七处,可见圩田在合肥县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到了清光绪年间,据《重修安徽通志》等档案记载,“合肥今有七十七圩。东乡之大者,上大圩、姚埠圩,各田千余石;南乡最大者,东湾圩,田至三千六百石;次,下大圩、牛角大圩、同大圩、施家湾圩,各田千余石。”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圩田可以说是合肥地区自古以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那么,合肥为什么有这么多圩田呢?

合肥为何多圩田

我们知道,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地段,虽有不少的岗田,但千百年来随着人口的聚集,仅有的岗田耕地远远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耕地资源,于是人们向河道争地、向附近的巢湖争地。

特别是到了汉朝后期至三国时期,合肥地区战事不断,曹魏与东吴在此展开了拉锯战,动辄各自派出十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云集于此,军粮自然成为双方驻军的首要问题。曹魏大军多驻扎的巢湖北岸的大片湿地,这些湿地大多是河水夹带大量泥沙进入巢湖时,因流速变缓,河道含沙淤塞,不断形成湖滩。丘陵地区本来易耕地就不多,自流灌溉的良田更是稀少。这些湿地自然成为曹军开垦种粮的首选。曹军在这里扎篱筑坝、开沟挖渠,使得大片临湖湿地成为优良的圩田。这也促成了合肥地区圩田的形成,而且让合肥地区开始有了以“圩”命名的地名。

合肥的圩田大都分布在南淝河、长乐河、店埠河、派河、杭埠河和丰乐河及巢湖沿岸,有资料显示,远古时期拥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巢湖,现在已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变湖为圩田。据档案记载,宋朝和明朝两代,庐州古圩空前扩大。至清咸丰年间以后,大片的河段淤积成滩,从而被围垦成圩田由一线扩展成片。巢湖的围湖造田就是从清咸丰年间开始的,至今160多年了,杭埠河三河镇以下20多里河段现已全部被围垦为圩田;而南淝河沿岸圩田,则在清嘉庆至民国末年150多年间,从施口发展到合肥城边大兴集一带。合肥周边的大河,也不断被围垦成为圩田。

而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圩,也就是历史上的东大圩,其圩田形成则在清康熙年间。据1892年东大圩修建的隍城庙碑文记载,大规模的建圩活动开始于1740年,1750年农历六月初六建成,前后历时数十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且,以前的东大圩镇可是合肥的鱼米之乡,素有“大圩一年丰,庐州三年足”之说。

从性质上来看,合肥的圩田分为官圩与民圩。官圩就是官督民修,由官府出资,组织人力修建,收入的粮食“官私各收其半”,一部分用于向朝廷纳粮与驻屯军的用粮,一部分偿还修筑官圩时的用工;民圩多为当地土豪出资募民修建,他们利用权力和财力,聚集流民或无地农民耕种或佃给耕种,从事地租剥削,比如,民国期间合肥县的圩田,大部分为李、张、龚几个大家族所有,他们委派圩董圩长营管;当然还有小部分属于民众合办的圩,这些都是一些小圩,他们或是寓居流民,或是用部分时间务农的渔民,他们合办的圩,无力兴办抗洪排涝设施,常常圩破受灾。

解放后圩田的治理

合肥市圩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直到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时才彻底改变。1950年,合肥地区开始土地改革,圩田产权收归国家所有。在圩田划归集体化的基础上,由政府及集体出资和调配人力,对合肥周边的圩田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综合治理和规划改造。

据档案记载,仅对圩田所涉及的南淝河、店埠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等区域,就共修堤防442.24公里,迎水坡全线进行了干砌或浆砌石护坡,加高培厚堤埂,堤埂高度增加到13.5至14米。在堤坝维修的同时,圩区的涵闸斗门也是护圩保圩的关键节点:合肥市郊区对沿巢湖堤及内河诸堤涵闸斗门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改造。一些旧闸口或并或废,合理调整闸口位置,有的易地新建,有的扩宽改建。这样使得涵闸斗门的质量更坚固,更安全保险。而合肥所属的肥东、肥西及庐江,也对内河圩田,尤其是对巢湖岸边的圩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在圩田改造中,重新规划和组合零散的圩田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合并和重组,形成合肥郊区东大圩、肥东县十八联圩、肥西县三十二联圩、滨湖联圩、西大圩联圩、沙滩联圩和新仓联圩等十余个大型联圩。据上世纪80年代资料统计,其中达到万亩以上的联圩8个。特别是1978年后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后,大大促进了圩区农业的发展。

应该说,一直以来圩田对促进农业的发展都起了不小的作用。有研究者就指出,圩田常常具有很高的生产能力,是一种高效的复合农业生产模式。很早的文献中就记载圩区通过筑堤、开河、挖池等处理,把圩田划分为几个区,进行分级分区综合利用,其农业种植收入是普通农田的3倍,而副业收入又是农田种植收入的3倍。同时,圩田也具有相当的生态功能,最为突出的就是水资源的灵活调配。水渠、内河与外围河湖构成一个完善水系网络,具有很强的滞洪排涝灌溉功能。

这一点,从合肥的圩田发展中也能看出,正因为有了这些圩田,合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才有了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圩田能种植高产的水稻,这样更巩固了合肥的经济地位,使得合肥逐渐发达起来。

新闻推荐

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指数百强榜揭晓 临沂市位居地级市排行榜第八

本报讯2021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排名发布会近日在人民日报社举办。中国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联合清...

巢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巢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圩田: 合肥农业发展的 见证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