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近日,记者刚走进位于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廖渡村的安徽合龙水产养殖科技公司,就见一群白鹅扑腾着翅膀沿着塘埂迎面而来。 “我养了40多只鹅,让它们吃泥鳅塘边的杂草,即用生态的方法除草。 ”公司负责人解兵说。
一大片开阔的水面,一口口泥鳅养殖塘整齐划分;抬眼东望,大片湿地里,荷叶连成碧色;再往西看,满眼丰收在望的稻谷。整个泥鳅养殖基地河道交错、草木葱茏,一派生气盎然景象。
2011年,在中式快餐业打拼多年的解兵,决定寻求产业转型之路。经过多番考察,他投入900万元开办了水产养殖公司,投身具有“水中人参”美誉的泥鳅行业。由于国内泥鳅人工繁殖尚处于起步阶段,人工繁育存活率低。解兵便到全国各地学习先进技术,聘请省内外科研机构的专家担任顾问,逐渐摸到了泥鳅繁育的窍门。
“饲养泥鳅的水体肥沃。一旦养过泥鳅的水排放出去,很容易给周围农田造成污染。我探索出一种绿色环保养殖模式,力求废水的‘零排放\’,并寻求一条生态和谐的企业发展之路。 ”解兵说,他将1000多亩泥鳅养殖园划分成苗种培育、实验区、稻田养殖示范、商品鳅养殖、淡水鱼养殖、湿地等多个区域;同时在园内开挖多条沟渠,铺设了4公里长的地下管路,使各区域水系互通。“养殖泥鳅产生的污水,先排到湿地初步净化,再排入淡水鱼养殖区。淡水鱼池中养殖鲢鱼、鳙鱼等喜食蓝藻的鱼种。经过鱼塘净化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或养殖。这样,整个养殖园实现了水循环,鱼也不用喂食了。 ”
在解兵的泥鳅养殖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稻田养鳅”试验区。记者走近稻田查看,只见水面十分平静,看不到泥鳅跳跃。 “水体环境好,泥鳅就不会很活跃。 ”解兵告诉记者,泥鳅生长对稻田环境要求较高,稻田里不能使用任何农药化肥,这样产出的泥鳅和大米都是“绿色”的。今年,他已将稻田养殖泥鳅面积扩大到100多亩,并计划今后在当地农户中推广开来。
如今,解兵的养殖园已经成为国内上规模的泥鳅繁育基地,可实现年培育泥鳅种苗5亿尾、养殖商品鳅20万公斤。公司还获得了农业部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场、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国字头”荣誉。去年底,他为企业注册了“鳅丰堂”牌商标、“鳅米”牌稻米,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许蓓蓓)
新闻推荐
21县农民跨省看病即时报销全省推开尚需时日,明年更多地区可刷身份证就诊
全省推开尚需时日,明年更多地区可刷身份证就诊
肥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