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肥西县荣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后,日前,从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又传来好消息,肥西县荣获第一届“安徽省文明示范县”、第二届“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近年来,肥西县委、县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实现肥西“全市科学发展主战场、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全国科学发展模范县”目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环境保障。
全民合力同创 抓好“一把手工程”
肥西县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与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多年来,肥西县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民生、抓创建就是抓经济、抓创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文明创建是加快发展之策、城市建设之需和顺应民心之举。 ”肥西县文明委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该县积极通过多种平台、载体深入解读,广泛宣传文明创建的重要意义,营造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支持创建、投身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更好地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肥西县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了县文明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叫响“人人都是创建主人”的口号,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统筹扮靓城乡 打造“美丽新肥西”
肥西县以城市建设管理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县城老城区完成了老中街、李湾等老城区集中改造,相继建设和改造完成青龙北路、翡翠路、森林大道、金寨南路等城际战略通道,改建新建跨派河桥梁6座,“四纵七横”城区骨干路网体系全面形成,拉开了25平方公里的县城开发新框架;投资近1亿元建成派河景观带和潭冲河湿地景观工程,完成卞小河、潭冲河等水环境治理工程,一座“四水环绕、六桥飞架、宜商宜居”的滨水生态园林城市初展英姿。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该县以“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为着力点,配备卫生保洁员3000多名,全天候高标准保洁。以“四治理一提升”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对村里村外、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塘渠坝进行整治绿化美化。目前,该县三河镇已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山南镇小井庄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桃花镇、铭传乡启明村、上派镇古埂社区等乡镇、村居荣获“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文明社区”等光荣称号。
强化道德建设 树立“文明新标杆”
肥西县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倡导文明风尚,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加强“中国梦”、“三个倡导”24字宣传;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注册制度,目前,全县已拥有注册志愿者15000多人,志愿服务组织20多个,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先后有13人荣获 “中国好人”、10人荣获 “安徽好人”,其中2人荣获合肥市第三届道德模范,2人分别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和安徽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见义勇为青年周传金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该县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加强中小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为重点,组织开展经典诵读、优秀童谣征集传唱、“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我的家风”征集等道德实践活动,9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开展“学习雷锋好少年”活动,花岗镇四合学校学生程宝留入选“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其先进事迹在中国文明网展播。自2011年至2013年底,用三年时间推进全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建成了17所少年宫,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强全县197所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目前全县1万多名留守儿童确立了“代管家长”。
肥西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推进肥西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合肥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肥西县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县文明委负责人表示,该县将进一步深化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汇聚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并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新标杆”。 戴晓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教师全部归于教育局管理,经学校聘任后由教育局“派遣”到学校教学,这种新的教师管理机制,目前在全国开始试点。教育部4月13日公布的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示范区名单上,安徽省...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