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幸福,创新成就事业。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愈来愈多的人们投身创业创新的主战场——
■ 本报记者 郑莉
全民拥抱“创”时代,让劳动与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从“北漂”白领到返乡创业者,短短几年,张劲松就实现了华丽转身。 2008年,他辞掉了北京的工作,返回家乡合肥肥东长临河镇,创办了园林绿化公司,承租当地农民土地,种植经济苗木。“周边360亩是2011年底建起来的第一块园林基地。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紧邻环巢湖旅游大道旁,一片井然有序的园林映入眼帘,有香樟、桂花、紫薇等,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抛荒地。 “目前基地规模已扩大到1500亩,带动了上百人就业。 ”
“鼓励大众创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办门槛,加快青年创业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人才核心作用,深入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培养引进20个左右国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201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系列表述,点燃了千万江淮儿女创业创新热情,吸引激励着更多劳动者投身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中创造物质财富、实现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
当下,全民拥抱“创”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两个给人无限憧憬的词汇,成为我国找寻新增长动力的引擎。
新常态下,靠数量、规模、投资驱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寻找新动力显得尤为迫切。 “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创新驱动,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培育创新型创业企业,催动新兴产业全面开花,将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说。
为营造创业氛围,安徽省加快了创业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合肥、淮北、芜湖、马鞍山4市自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以来,其“领头雁”创建成效不断显现。今年一季度,全省工商新登记注册企业2.6万户,增长40.1%。
“把创业培训作为提高创业能力的重中之重,安徽省正逐步形成符合实际的创业培训体系。 ”省发改委就业和社会保障处处长焦山斌说,为提高创业成功率,安徽省一方面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另一方面开展创办企业培训。 2010年以来,已经累计培训44.5万人,培训后8.2万人成功创业。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让创业者拥有施展才华的大平台
助残机器人、全景照相机、水质监测船……在合肥市包河区常青大学生创业中心,各种有创意的科技作品夺人眼球。4月下旬,常青街道“创客·梦空间”启动,开启“创意+创作+创业”一体的模式,孵化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只要项目过硬,在这个“创客”创业平台内,就可以享受初期免费办公场所和设备、政策咨询和种子基金等一条龙创业优惠服务。
新技术是创新创业的源头。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让大众可以方便地实现创意和梦想,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在创业创新的热潮中,不仅有企业自设的创业平台,也有政府出资搭建的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地等。
大学生创业者李自荣就是受益者之一。创业初期,合肥蜀山区百帮创业服务中心给他出谋划策,并提供场地、房租等优惠政策。有了“点子”,凭着技术过硬,他很快开发出一款创业模拟软件,给广大创业者搭建一个平台,自己也掘到了第一桶金。此后他与台湾一家企业签订ERP业务合作协议,订单随之源源不断而来。
让有创意的人有施展的平台,让有梦想的人有圆梦的地方。众创空间正成为新创意的孵化器和新技术的加速器。
“让源头活水汩汩流淌,就得以众创空间为载体,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阮华彪认为,应把众创空间作为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规划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众创空间,提供专业技术、市场拓展、风险投资等专业服务。整合科技公共服务资源,为科技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各类科技公共服务。
“为给初创企业提供一个‘暖房\’,让其成功孵化,安徽省分类建设了创业孵化载体。”焦山斌说,针对农民工群体、下岗职工和城市青年、大学生、留学生等不同群体,安徽省已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662个,累计孵化创业企业1万多户。同时,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民营资本建设孵化基地,已认定民营孵化基地10个。
营造良好成长环境,让创新创业成就精彩的人生梦想
大众创新创业是稳增长的新动力、调结构的新途径、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创新驱动的新活力。
但在创业创新路上,仅凭一腔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资金、技术、产业链以及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的配合,更需要政府简政放权,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
对初创企业来说,融资是一大难题。 “我们正积极着手改革和落实创业资金扶持政策。 ”焦山斌说,探索设立国家和省级外出务工人员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力度,落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同时,相关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简化放贷手续,根据各地情况,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时限。
阮华彪建议以政府资金为杠杆,建立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中小企业和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建立分阶段创业资金扶持制度。 “以引导全民创业为重点,注重小规模、广泛性的支持,通过减税降费、创业补贴等手段建立普惠性的创业扶持政策。在此基础上,通过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模式,选择部分创新型潜力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然后,选择产业化条件成熟的项目,通过与金融资本、资本市场对接的方式,将成果项目市场化,引导其做大做强。 ”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创业主体才能由小众走向大众,创新创业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政府转变思路,创建公平创业环境十分重要。”阮华彪建议,调整招商引资理念,转变过度关注投资体量的做法,更加注重创业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工作重心也应从对具体项目的关注转移到改善创业环境上来,积极创造创业便利、竞争公平的营商环境。
今年24岁的孔维玲(右一)2013年从安徽财经大学毕业后,来到肥西县柿树岗乡双龙社区,成为大学生村官。她流转土地进行苗木种植的创业,经过1年多的用心经营,打开了销路,获得近10万元的收益。在她的带动下,当地10多户村民开始种植近百亩的苗木。 王梅林 徐勇 摄
新闻推荐
在合肥市众多西瓜摊点中,滨湖区的一个摊点有些不同,遮阳篷上印着个卖瓜的二维码。瓜摊的主人叫许帅,今年26岁,大学学的是影视动画专业,可是家在砀山的他对卖水果更感兴趣。今年初,许帅来到女朋...
肥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西县这个家。